APP下载

初中数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2018-10-21邓大权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初中数学创新

邓大权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而应成为导演,成为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少教多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143-01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同,前者更侧重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当作教学课堂上的主体。而后者则重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看作课堂上的主体。“少教多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从创设情景、开展活动和多元评价等角度出发,为“少教多学”模式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习相关理论,为少教多学模式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深入学习,领会有关“少教多学”的内涵,加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学习,转变观念,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我们数学组结合黄骅二中课改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教育研究》中王坦的《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的《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导学案的撰写研究

要实施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我们教师要主动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应变成导演,成为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那么,要实现这一转变,精心设计导学案这一任务就成为关键。我们利用“少教多学”“四段六步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这个模式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旨在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学、教师少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我们每月都对老师们撰写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和指导。

三、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

我们的研究于2013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修改导学案。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每学期都进行一次课堂大比武。我们数学组经常有教师做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做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另外课题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互动,或听课、评课;或进行案例分析与反思;或学习传达省、市各级有关开展课题研究的会议精神,与同课题的兄弟學校,探讨、切磋、交流,现场感受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现,分享成功的经验,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和谐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模式。

四、不断反思,探讨课堂,探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确立新的研究重点

学校的反思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一种是要求教师坚持在每课的导学案后面撰写每课的“教学反思”,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研究习惯。二是定期征集“案例反思”。每学期,我们都要在教师的案例反思中评选优良的,选送参加市区级比赛。三是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上述反思活动,不断提高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了新途径。

五、及时总结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少较多学”的典型课例,例如:在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或判定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确定从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几个方面研究其性质和判定,在这一前提下,就可以由学生仿照平行四边形的研究过程独立自主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判定。于是我们可以利用相同的研究方法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在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时,我们可以先利用实例归纳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然后巩固定义、变式练习,这一探究过程,然后利用同一种方法让学生独立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于是利用相同教学过程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在研究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无论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或是分式方程,关键是找出两条等量关系,一条等量关系用来设未知量,一条等量关系用来列方程,利用同一种思路训练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达到少教多学目的。

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们可以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利用知识的迁移,由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解一元过一次不等式,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还有很多这样的课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首先表现在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一般是一样的,但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和质量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

2.个别教师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无效的教学活动掩盖了对文本的理解,整节课看起来热闹,其实学生缺乏有价值的思考,收获甚浅。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其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内容。

结语:“少教多学”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需要。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弱化,这依然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共同合作的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进行默契地配合,最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炜.“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实践、局限及其完善[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2] 黄晓学;张海涛. “少教多学”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S1)

[3] 李祥.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1).

[4] 苗霞.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5] 郑宝燕.利用“少教多学”教学策略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4):61-62.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初中数学创新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