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分析化学》实验项目设置
2018-10-21肖双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信息的一门学科[1]。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旨在帮助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理论和技术,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和精密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要求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在分析化学中的具体应用,掌握各类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正确表达[1]。
1 课程学期设置
《分析化学》同《仪器分析》课程一样,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开课学期要求设置在《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等四大理化检验专业课程之前。长沙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现已连续招收6届学生,经过几轮培养方案的修改,现已将《分析化学》设置在第三学期,总学时为90,40节理论,50节实验,第四学期开设《仪器分析》,第五和第六学期开设四大理化检验,第八学期开展实习,第九学期開展毕业设计。
2 实验课时设置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共有7个实验项目和一次实验操作考核,平均每次学时数为4个,根据实际授课需要,将实验学时由原先的32增加到50,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例由过去1:0.8变成1:1.25,每个实验项目增加了2个实验学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①卫检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加,由于学校制度要求和场地有限,实验课程人数多达30人,而分析化学实验操作要求每位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内容,因此实际授课所用学时整体延长,出现规定课时内无法完成实验内容;②再加上本校卫检学生招收了部分文科生和预科生,化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动手能力较差,实验中常常出现数据结果错误或者结果精密度不符合要求,被任课老师要求重新操作的现象;③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加强学生实验管理意识,将试剂配置、耗材准备、整理归纳等均纳入实验项目的操作内容中。
3 实验项目设置
《分析化学》实验的项目设置要求由简单到复杂,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贯穿理论课程中的知识。本校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分析化学》实验项目的设置从2013级到2017级不断在改进,见表1,实验项目由原来的5个项目增加到8个,根据每一届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改进,实验内容分别分布于理论课程的第五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第六章配位滴定、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和第九章重量分析等章节,如:分析化学基础实验实验内容包含了常见玻璃器皿(容量瓶、吸量管、移液管等)的洗涤和操作练习,分析天平的使用两个内容,对其进行拆分,变成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练习和酸碱滴定管的准备和酸碱滴操作练习与终点判断两个实验项目;但经实验发现学生的吸量管、移液管、容量瓶的操作不规范,因此将实验项目改成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练习与溶液的定容和常用玻璃器皿的操作及滴定终点的判断,实验内容包括:①玻璃器皿洗涤、②分析天平的增量法和减量法、③容量瓶定容、④吸量管和移液管使用、⑤酸碱滴定管的使用、⑥终点的判断等涉及整个分析化学的基础操作,要求学生每项操作考核合格。“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和“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两个项目均是属于酸的滴定,盐酸由于是属于易制毒,“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这个项目在配套的实验书上没有,将项目改成了“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和“间接滴定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氢氧化钠的标定为铵盐中氮含量提供标定后的氢氧化钠,两个项目安排连续时间段中可减少试剂的浪费。“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及水的硬度测定”实验内容进行缩减,将内容重点放在配位滴定法。“KMnO4标定及H2O2含量测定”由于要求温度不低于55℃情况进行滴定,容易烫伤,学生操作控制较难,因此将实验替换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这个经典实验。
目前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分析化学》实验内容比较丰富,知识点覆盖广,但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可以将实验考试作为设计性实验项目拟定相关主题囊括相应考点,但需周密详细的计划方可执行。
参考文献:
[1]毋福海. 分析化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6.
作者简介:
肖双:硕士,2014年开始从事卫生检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