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对于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

2018-10-21潘艺嘉应亮

健康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人文素质

潘艺嘉 应亮

【摘  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立足于当前的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人文素质培养与岗位胜任能力的密切联系。基于胜任力,对于如何提高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自我重视程度以及高校对于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和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人文素质

口腔医学相较于其他医学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其交叉学科多,操作技能要求高,治疗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口腔医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患者治疗目的除了功能的恢复外,对美观也有很高的要求,这使口腔医生还要具备较高的审美与艺术修养。社会的发展对口腔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医学生,尤其口腔医学生的培养,不应只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1 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与岗位胜任力关系的研究

胜任力包含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等内容,对于医学生而言,胜任力的培养既要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一定的实践能力,还要具有为患者和人群服务的沟通、关怀和管理能力。[1]

而且口腔医学较其他医学学科具有独立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侧重门诊诊断,需要医生在短时间内有效的获取病人的相关信息,给予诊断及治疗方案,并取得患者的配合。基于口腔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对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

目前各个口腔医学院校对于口腔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但是对于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而且目前口腔医学生在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2.1医患沟通能力较弱

部分医学生在接诊患者时由于缺乏信心,经常出现胆怯、拘谨、紧张、焦虑等表现,而多数患者对年轻大夫缺乏信任,沟通时难免充满怀疑、挑剔甚至故意刁难。医学生又缺乏应对策略,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不能很好的配合,医学生不能获得所需的全面信息,无法准确地了解患者的想法、对医生的期望和需求。

2.2对病人缺乏人文关怀

很多医学生和医护人员在对待患者的时候,没有给予患者应有的尊重,没有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对患者缺乏责任心和同情心。

2.3艺术审美能力欠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就医目的也从最初的单纯治疗口腔疾病、恢复生理功能,转变为以追求健康与美并重。口腔医学美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凸显,这是新时期口腔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很多医学生在治疗过程中只关注恢复患者正常功能的恢复,而忽略了患者对于美观方面的要求。

3 加强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建议

3.1提高教师的医学人文素质修养

目前国内很多医学院校的教师都没有进行系统的人文课程学习,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密切相关。德国教育学家弟斯多惠指出:“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引人入胜的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直刚毅的精神状态或性格力量,主动地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最直接的直观对象和生动榜样,学生缺什么,他就从你这里汲取什么”。我们应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使他们将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和教育。让学生对人文精神形成最确切,最深刻的认识。

3.2增加学校的人文教育课程比例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84所医学院校中,人文课时仅占总课时的8.85%;而实施的所谓“人文”教育课程其实以教育部规定必修的“两课”为主,其余的相关课程的设置很少,医学院校中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设置比例失调,由此造成医学生知识面较窄,文化素质偏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2]对于口腔医学这门学科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课程以此来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对于大一大二处在理论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我们应加强口腔医学史课程的设置,例如介绍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口腔医学发展史,以及国内外历代医学工作者在口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等,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过去,展望未来。而对于大四大五已经处于临床实习阶段的口腔医学生,可以通过大量临床案例,基礎理论,实践报告,加强口腔医疗服务管理学等课程,将临床技术与服务管理统一起来,消除临床技术与服务管理的裂痕。以此来提高临床口腔医疗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大众口腔健康服务。

3.3改变教学模式

由于医学院校课程比较单一,课业相对繁重,现今大多数医学院校仍采用灌输式内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少独立思考,教学与应用相脱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改变现如今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推进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内容有:健康与社会文化,社会进步与医学模式转变,卫生保健的社会公平性,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医疗行为的特点及社会控制,医院文化与社会,医学技术发展与文化的社会互动,社区卫生保健,药物与社会文化等。[3]我们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索构建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育模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阶平教授告诫我们,做一个好医生要不断从三方面努力。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高尚的医德;二是有精湛的医术,能解除病者的疾苦;三是有服务的艺术,能得到患者的信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新一代的口腔医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不仅掌握高超的临床口腔医学技术,更需要从 “以人为本”的服务视野来认识口腔医学,使临床口腔医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之中。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完美的口腔保健服务,才能够更好地为促进人类的口腔健康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06-01

[2]郭永松,茅晓延对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改革的初步评价医学与哲学2001,(1)48

作者简介:

潘艺嘉,女,浙江绍兴人,现就读于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口腔医学专业

通讯作者:

应亮,女,温州,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岗位胜任力人文素质
“互联网+”环境下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护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