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钼靶、128CT及MRI乳腺癌诊断价值对照研究
2018-10-21焦洪斌李志湄刘业培刘坤
焦洪斌 李志湄 刘业培 刘坤
【摘 要】目的:探讨数字化钼靶、128CT及MRI等三种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58例拟诊为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 MRI、128CT 及乳腺钼靶摄影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钼靶、CT、MRI检查结果对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钼靶检查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3.9%、58.3%、70.6%。128CT扫描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7.2%、72.7%、84.5%。MRI扫描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3.7%、80%、91.3%。MRI检查与病理结果符合度最高,其次为128CT扫描,最次为钼靶。结论:MRI在乳腺癌诊断中准确性最高,其次为128CT,再次为钼靶,三者相结合、缺点互补、合理综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度。
【关键词】乳腺癌;MRI;128CT;乳腺数字化钼靶钼靶摄影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乳腺癌已占据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乳腺癌对女性的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提高诊断准确率至关重要。手术治疗是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术前影像学评估必不可少,直接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与复发率。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58例拟诊为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RI、128CT、钼靶检查,探讨MRI、128CT及钼靶在乳腺癌诊断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58例诊为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 77岁,平均年龄51.4岁。病灶最大直径 3.5~86.7mm,平均( 15.71±8.97) mm。部位: 其中左侧乳腺 31例,右侧乳腺 27例。临床表现多为乳房无痛性肿块、质硬、活动度差,乳头溢血或溢液,皮肤橘皮样改变,腋窝或锁骨下淋巴结肿大。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有详细、完整的临床病历资料及相应检查结果;(2)患者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有肝、肾、肺、脑、心等器官的严重基础病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2)既往手术治疗史、放化疗史;(3)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4)MRI禁忌证,如幽闭症、体内有起搏器等;(4)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检查方法
1.2.1 钼靶检查 采用HAWK-2M型数字化高频乳腺医用诊断X射线机。患者站在钼靶机前,常规拍摄双侧乳腺CC位( 头尾位) 、MLO( 内外斜位),个别患者还要对其进行局部放大和加压摄影检查。重点检查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钙化等。由2名以上有一定经验的影像医师进行阅片诊断。
1.2.2 CT扫描 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128螺旋CT机。患者卧位,颈胸交界及腹部都由棉垫垫高,使得双侧的乳腺充分悬垂。先行胸部平扫,扫描范围从乳房下界至腋窝。扫描参数:球管电压120kv,球管电流100mAs,螺距1.0,层厚1mm,层间距1mm。平扫后保持体位,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3800,生产单位: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ml,注射速度为2.0 ~3.0ml / s,注射后20s,50s后行动态扫描。扫描时患者注意在吸气后屏住呼吸,重点检查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钙化等。由2名以上有一定经验的影像医师进行阅片诊断。
1.2.3 MRI扫描 采用德国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俯卧位,乳房自然下垂,使双乳呈悬垂状态于线圈内,乳头对准线圈中心。扫描序列包括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 STIR) 、T1权像( T1WI) 、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FSE-T2) 脂肪饱和抑脂序列及 Vibrant 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参数:层厚4mm,层间距1mm,矩阵350×350,视野20cm×20cm。MRI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国药准字H10860001,生产单位: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ml,静脉注射后扫描。重点对病灶数量、位置、大小、边缘以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进行观察。由2名以上有一定经验的影像醫师进行阅片诊断。
1.3 病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取出乳腺肿块标本进行病理检测,确诊是否为乳腺癌。
1.4 统计学方法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钼靶、CT、MRI检查结果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 结果
2.1 钼靶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 5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癌46例,乳腺良性疾病12例。58例患者经钼靶检查,检出乳腺癌39例(图1-2),乳腺良性疾病19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钼靶检查敏感度为73.9%(34/46),特异性为58.3%(7/12),准确度为70.6%(41/58)。
2.2 CT扫描与病理结果比较 58例患者经CT扫描,检出乳腺癌44例,乳腺良性疾病14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扫描敏感度为87.2%(41/47),特异性为72.7%(8/11),准确度为84.5%(49/58)。
2.3 MRI扫描与病理结果比较 58例患者经MRI扫描,检查乳腺癌47例,乳腺良性疾病11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扫描敏感度为93.7%(45/48),特异性为80%(8/10),准确度为91.3%(53/58)。
2.4 不同检查方法比较 MRI扫描特异性与钼靶、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准确度显著高于钼靶、CT检查(P<0.05)。CT扫描特异性与钼靶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准确度显著高于钼靶检查(P<0.05)。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疾病发病率在女性群体中逐渐上升,乳腺癌成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受到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治疗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及生存率的关键。目前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钼靶、CT、MRI等,不同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各有不同优缺点,可靠性存在一定差异。
乳腺钼靶摄影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疾病诊断方法,与传统的 X 线摄像相比较,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具有较大的优势,提高了摄影分辨力和清晰度,能分辨出微小钙化; 另外,在辐射剂量方面,全数字化乳腺 X 线摄影的辐射剂量少,即表现出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优势[1-2]。具有方便、快捷、费用低、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体检普查。但钼靶在诊断乳腺癌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我国女性相比于西方女性乳腺体积小,脂肪含量较少,腺体密度高,易漏诊发生在致密型乳腺内或位于乳腺高位或深位的病变; 重度乳腺增生基础上并发的小乳腺癌; 估计肿块大小方面准确度稍差。
乳腺128CT检查因其较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比如可以从横断面进行扫描,避免重叠组织干扰,准确显示病解剖结构,为致密型乳腺癌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乳腺128CT检查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敏感度,对于钼靶无法诊断或不宜行MRI检查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检查方式。乳腺癌的主要CT征象包括高密度阴影、钙化、分叶征等,增强扫描后病灶CT值升高,更易于恶性肿瘤诊断[3]。相关研究显示,钼靶片无法准确诊断直径<5mm乳腺癌病灶,而乳腺CT可以发现并诊断直径2mm病灶[4]。但CT对癌肿内微小钙化灶显示不如钼靶,且价格昂贵,并存在放射损伤的可能[5]。
MRI檢查具有很高软组织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无放射性损伤,可以清晰显示乳腺微小结构,同时在呈现病灶形态基础上,提供病灶血流动力学情况,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磁共振一般不受乳腺致密度的影响,对病变的形态、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均能清晰显示,早期丰富的血管生成所导致的病灶明显强化及所形成的增强 MRI图像形态均能为准确的定性诊断提供有效信息[6-8]。本研究中MRI扫描诊断准确度显著高于钼靶与CT检查,表明MRI对乳腺癌具有较高诊断敏感度与特异性,可以发现隐匿乳腺病灶、微小病灶等,对钼靶钼靶、CT无法确诊乳腺疾病患者,可采用MRI行再次诊断。但MRI检查对肿块内的微小钙化灶的显示不如钼靶,价格也比较高[9]。
综上所述,钼靶、CT、MRI三种检查在乳腺癌诊断方面均具有一定价值,各具有不同优缺点,其中MRI诊断准确度最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合理选择,建议条件允许时,有必要将三者联合检查、优势互补,进而有效提升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红梅,于湛.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影像学鉴别及诊断分析[J].中国CT和 MRI杂志,2016,14( 1):69-72.
[2]刘杰,罗锐,杨玲.乳腺钼靶摄影与3.0T磁共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 MRI杂志,2015,13( 10) : 34-36.
[3]彭徐辉.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2):277-279.
[4]陈红,廖娟,杨菊生.螺旋CT与钼靶钼靶摄片用于乳腺癌筛查的对比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4):601-603.
[5]张晓东.CT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02):120-121.
[6]柳宇祥.乳腺肿瘤钼靶、CT、MRI 检查的价值( 附 60 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 28):4995-4996.
[7]李桢,郑晓风.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 6):104-108.
[8]姜兵,王玉芹.乳腺疾病的 MRI、CT 与钼靶 X 线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 33):126-127.
[9]Mankoff DA,Dunnwakd LK,Gralow JR,et al.Changes in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J Nucl Med,2003,4(411):1806-1841.
基金项目:
邢台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7ZC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