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转型路径
2018-10-21马万祺
马万祺
摘要:融媒体传播环境下,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推动传媒行业的革新和转型,尤其是传统的电视媒体,在新闻生产和内容传播上都呈现全新的姿态。电视新闻主持人要摒弃传统的“演播室思维”,从记者型主持人向统筹型主持人、数据型主持人转变,不单单是“传声筒”和“肉喇叭”,而是全面复合型传媒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主持人;电视新闻节目;转型
在新的媒介生态下,互动传播、无线传播成为新型传播方式,一家独大的电视传播局面被打破,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的态势。原来的特许机构对新闻生产、新闻传播的垄断权和话语权被消减,成为人人报道、人人传播,自媒体和民意代表层出不穷,网络舆论成为电视新闻引导主流舆论的重要阵地,信息源向去中心化、去组织化发展。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光环开始跌落,观众呼唤平民化的主持人,即时互动、点赞圈粉成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传播者的中心地位被明显削弱。
一、新媒体冲击下电视新闻主持人面临的压力
(一)信息传播主体的变化
在新媒体传播生态下,以往电视“老大哥”一家独大的风光一去不复返,多元的传播渠道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新闻获取渠道和全新的消费体验。电视媒体作为资源集中型媒体,节目策划和统筹要兼顾所有受众,新闻节目是自上而下、一对多的闭合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在内容资源匮乏的年代受到热捧,但在当下受众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时就成为了劣势。在意识到这一点后,电视新闻纷纷聚力“两微一端”建设,如央视的央视新闻客户端、广东电视台的“触电新闻”、新疆电视台的虎鱼网等,但收视效果难以与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匹敌,并且大部分地方电视台不具备独立筹建移动客户端的资源。
(二)主持格局走向多元化
新闻受众的细分不仅来自于新媒体新闻节目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冲击,也有电视新闻节目的专业化和电视新闻频道的开始带来的压力。随着电视节目竞争的白热化,电视专业频道层出不穷,目前央视和国内主流卫视基本都开设了新闻频道,新闻节目也针对受众需求更加的专业化,从财经、时政到民生,从资讯、评论到深度报道等,涉及领域和报道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主持人能够胜任多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同时,澎湃新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新媒体新闻,在新闻主题策划、定向推送、数据挖掘等方面遥遥领先于电视新闻的客户端,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全媒体的采编能力,适应当下“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新闻采编平台。
二、新媒体冲击下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转型策略
(一)跨屏发展,适应多媒介平台的要求
电视主持人在大众传播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相对而言,网络主持人的话语权羸弱。“金话筒”奖自1993年开设以来至今没有一位新媒体节目主持人能够荣膺奖项,侧面反映出网络主持人与电视主持人存在的差距。国内主流电视媒体对主持人的要求是“一专多能”的,必须具备记者证和多年的记者工作经历,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要能走出去,深入基层,还要坐板凳妙笔生花。从2018年开始实施的《主持人管理规定》更是对主持人深度参与采访报道做出明确要求,即每人每年参与策划、采访、编辑的重大主题报道不少于12篇,纳入专业考核。主持人要勤练内功,夯实采编业务,还要适用融媒体新闻采编平台和全新的新闻采编流程,能够同时为电视、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个渠道提供个性化的节目内容。
(二)多元发展,塑造个性化主持风格
“互联网核心的思维是在一体化环境下,由传统宣传思维转变为引导思维、对话思维、服务思维。”主持人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在语言表达、形象气质方面要适应不同的媒介平台和类型节目,形成个性化主持风格,以适应互联网受众的消费需求。发力个性化主持风格源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地方台新闻主持人要想做出节目特色,就要抓住地方台的本土优势,创新节目设置和主持人风格的本土化。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主持人就要熟知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根据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来设置新闻议题。另一方面,主持人要积极融入新媒体,在电视台自建的新媒体端或者微博、微信、荔枝FM等第三方平台发布自制节目。深圳电视台的客户端“壹深圳”的新媒体节目《热点一壶茶》,不同于电视新闻的拘谨和严肃,三个人一壶茶,围绕一个社会热点,主持人、记者、编辑同台上陣,侃侃而谈,让受众看到了不一样的新闻主持人。
(三)品牌包装,提升主持人影响力
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的“脸面”,他的个人魅力和品牌影响力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视率,更有新闻节目是为个别主持人量身定制的。品牌新闻栏目成就了品牌主持人,主持人也能成就品牌节目,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电视台可以重点包装几位新闻主持人,提升其知名度和品牌价值,通过广告宣传、商业性活动推广或参演公益广告等增加主持人的镜头曝光率,而不是把主持人隐藏在桌子后面。
未来的主持传播在不断改变“一家独大”的格局,而呈现出了新的“群雄并起”的发展趋势。所以,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传统媒体主持人更是要结合新媒体生态环境的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力争提升整体质量,达到个人实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段晓华.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的能力建设[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6):66-68.
[2]王梅.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能力缺失和转型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6):75-77.
[3]李红.强化主持人社群建设 拓展融媒体时代广电发展新路径[J].电视研究,2018(06):53-55.
[4]栗娜.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持人的现实状态与创新思路[J].中国电视,2018(05):87-89.
[5]于晋娴.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素质分析[J].科技传播,2018(04):5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