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镜花水月”里的实体得以生命呈现

2018-10-21滕士平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镜花水月

滕士平

【摘要】苏光中心小学通过“镜花缘文化”建设,使学校环境更优美,课程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成长为独具个性的未来公民,实现“筑成长基石、育生命自觉”的办学追求。

【关键词】乐于想象 勤于实践 善于探究 勇于创新

从党的十六大“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到党的十八大“以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些都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

一、“镜花缘文化”的内涵阐释

“镜花缘文化”的建设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多才多艺、个性鲜明、自由文明、敢于创新的人。经过我们多方发掘和整理,“镜花缘文化”的内涵可从“乐于想象、勤于实践、善于探究、勇于创新”等层面来阐释。

乐于想象 唐敖游历海外是《镜花缘》中写得最成功的部分。虽然其中的内容大多能在《山海经》等书中找到原始记载,但均经李汝珍发挥艺术想象力,进行了再创造。作者乐于想象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就是这部名著的源泉。想象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勤于实践 《镜花缘》一书就是勤于实践的产物,从开始构思到最后完稿,历时约20年,其间三易其稿,创作态度极为认真严肃。“镜花缘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勤于实践精神。

善于探究 《镜花缘》里对君子国、女儿国的描写反映作者追求人人平等自由、好让不争、文明守礼的精神,同样也体现了当今“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以及“八礼四仪”等一些要求。现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强调,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平等对待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具有探究精神的新时代公民。

勇于创新 《镜花缘》凸显了敢于创新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有新视角,推进有新思路,解决有新办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总之,“镜花缘文化”是以想象为先导,以实践为基础,以探究为抓手,以创新为旨归。

二、“镜花缘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目标

“镜花缘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尚在弘扬“镜花缘文化”,开发特色文化建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成长为独具个性的未来公民,实现“筑成长基石、育生命自觉”的办学追求。

(一)加强“镜花缘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已建成的李汝珍雕像、镜园、松石亭以及镜花缘文化长廊的基础上,学校拟打造一院、一园、一堂。“一院”指天池书院,里面设置“镜花缘”主题阅读馆——镜花缘研学中心,用情景再现的形式打造具有浓郁“镜花缘”文化氛围的研学场所;“一园”指“百花园”,种植各种花卉,建百花仙子的雕像,再现镜花缘中的美丽景象;“一堂”指尚义讲堂,原为学校报告厅,改造后内设“镜花水月”表演剧场,提供道具、服饰,学生可表演镜花缘情景剧、课本剧等。

(二)开发适合学生的“镜花缘”课程

整合学科,开发特色课程。将“镜花缘文化”列入学校的整体课程,打造“镜花缘文化”与语文学科相结合的专用教室,把镜花缘元素有机渗透到语文学科之中,通过实践、想象、探究、创新,开发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创想画(异域风情与美术)、镜花缘诗词书法、情景剧(改编《镜花缘》中学生感兴趣的片段并表演)等课程。

(三)搭建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

在已建的“镜花缘文化资源库”的基础上,建设以《镜花缘》为载体的“镜花缘文化”数字化学习平台,利用网络教研平台,丰富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让主题网站成为师生交流思想的家园和教学相关的展示平台,集成骨干教师引领示范课、教师基本功大赛、演讲比赛、成果展示等内容,建成课程建设资料库,让师生的教学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建设“镜花缘文化”的学生活动社团

为了建设丰富的学生社团,需要培养一支理念先进、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向多学科渗透,吸收多学科教师参与特色文化建设。如:组织学生自主申报“镜花缘童话社”“镜花缘绘本工厂”“镜花水月剧社”等相关活动社团,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验与展示的平台。通过各类社团的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镜花缘文化”校本课程建设让《镜花缘》内涵绽放

把“镜花缘文化”与语文课程文化进行重新整合,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加强“镜花缘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更是有力的举措,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创设具有“镜花缘文化”特色的语文教学环境

学校已经建设了镜花缘长廊、松石亭、李汝珍塑像、镜园等人文景观。让“镜花缘文化”的精神价值在校园薪火相传,润泽心灵。

1.建好“镜花缘文化”语文学科专用教室。“镜花缘文化”的语文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通过古典文学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品质为目标的综合课程。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镜花缘文化”语文课程专用教室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建设。

2.建好“镜花缘文化”语文课程教育专题网站与学校主办的《晨光报》。让“镜花缘文化”语文课程教育专题网站成为师生交流思想的家园;学校《晨光报》一月一期,主要是宣传学生的各种活动以及展示学生的习作,有专门的小记者群体,负责采访、内容收集和编辑,并按时出版。《晨光报》中还将开设“镜花缘文化”语文课程教育专题栏目或者出专刊,这将有利于“镜花缘文化”的普及。

3.合理利用李汝珍故居。《镜花缘》作者李汝珍故居与学校仅一墙之隔,也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将定期开展小导游培训,引导小导游多读书,精读《镜花缘》,熟知镜花缘文化,多积累,运用《镜花缘》的语言文字进行实践,领悟其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二)开发具有“镜花缘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基于“镜花缘文化”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将成为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学校将充分利用现有校本资源并积极整合有利资源,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发具有“镜花缘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1.低年级将以绘本为主,“镜花缘文化”特色的低年级语文校本课程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通过绘本阅读的意义,绘本阅读的方式,以及绘本阅读教学的指导,品味语言,感受积累;联系生活,感悟内涵。

2.中年级将以现代白话为主进行编写,在语言上,力求生动、幽默、生活气息浓厚、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也可以结合“话本”的形式,用评书的方式改编,使中年级学生能够充分阅读和感悟,使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

3.高年级将充分忠实原著的文学表述方式,让学生内化文化资源,使优秀的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引导给名著中的人物以综合、完整的评价,成为阅读、思考后获得的一种学习能力;读原著可以从中了解作者对人生的探索和写作技巧、方法,并得以借鉴。

(三)建设具有“镜花缘文化”特色的学生活动社团

筹建“镜花缘文化”研学中心。以本校的三级版本《镜花缘》为载体,将“镜花缘”的相关课程编入学校社团中。研学中心可以根据总社团分设许多的子社团,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如:传承镜花缘文化的主要阵地——“镜花缘文学社”;感受镜花缘文化特色浅吟低唱的“镜花缘吟诵团”;品味镜花缘文化底蕴进行故事演绎的“镜花水月剧社”和镜花缘文化传承之“说唱镜花缘”大赛等,整个学校已成为一个镜花缘文化的无声课堂,体现了镜花缘课程资源的高度融合与统一。

学校将以《镜花缘》的乐于想象、勤于实践、善于探究、勇于创新等精神内涵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点,结合学校各社团,开发游学课程;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带领学生重走丝绸之路,理解镜花缘精神内涵;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喜爱镜花缘,感受镜花缘的魅力,提炼出校园文化特色,形成校园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红丽.论《镜花缘》中的儒文化[J].文学教育(中),2014(03).

[2]汪龙麟.20世纪《镜花缘》研究述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04).

猜你喜欢

镜花水月
重影轻波
人面何去 桃花且笑
如何解除默认应用
数字孪生:别样的“镜花水月”
“镜花水月”批评意象研究述评
一念一行,凡思当动
采撷一朵镜中之花
中西诗学中“以水为镜”隐喻解读
时空是平行的
立案登记制改革:力戒“镜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