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尊重你我她
2018-10-21胡嵘苹
胡嵘苹
说课比赛的快车在品德课堂的隧道里快速行驶,此刻,将抵达新的一站——四年级下册第1课《我们都是一样的》。下面我以《同在蓝天下,尊重你我他》为题,进行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说课。
在确定重点之前,我进行的第一个步骤就是:
一、理念引领,提炼重点
(一)认知目标:理解平等心——知道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又各有不同。
(二)情感目标:感受尊重情——通过体验活动认识到人各有所长,学会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同情。
(三)行为目标:实践尊重行——学会在生活如何去理解与尊重别人。
结合课标和学习需求我把教学重点定为:认识人各有所长,懂得去理解和尊重别人。“认识人各有所长”是“知”,“懂得去理解和尊重別人”是“情”“意”“行”的结合。这个重点的确定,目的是拨动孩子的心弦,内化情感,形成正确的处世观。
通过学情分析,把“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定为难点。
二、解读教材、聚焦重点
为什么要将“认识人各有所长,懂得去理解和尊重别人”确定为教学重点呢?我将从课标、单元目标、课题、教育学心理学、学生实际这五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东莞是个海纳百川、繁荣和谐的城市,我们的孩子来自五湖四海,家庭优越,孩子们常以个人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本单元从体验入手,重在学会沟通、关爱他人,而本课以“我们都是一样的”为题,突出了两个关键词:理解、尊重!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知道人各有所长”和“学会宽容尊重他人”的内容。
三、找准策略,把握重点
心理研究表明:人们对于看到的或听到的只能记住20%,而对亲身经历的则可以记住80%。这充分说明生活中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教育途径。对于四年级学生,如何触动他们的心弦,弹响这首尊重之歌呢?为此我采用“体验法”和“情境渲染法”相结合,根据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外塑-内生-外化”的心路历程,确定以下的教学思路。
四、立足课堂,凸显重点
(一)课前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现在,让我们来立足课堂,凸显重点。首先是课前准备。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课前,我设计三个小锦囊:1.悄悄话、2.贴心卡、3.故事屋。指导学生分组完成,为凸显重点打下基础。
(二)诗文入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如果说课前环节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么,这“东风”便是第二环节诗文入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绝活来生成课堂资源。导入时,我利用自身优势将课文浓缩写成一首小诗:“一样的蓝天,一样的大地,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尊重,平等,是我们生活的主题……”当音乐缓缓响起,学生的心便开始与我紧紧相随。
(三)故事悟理———看似平常亦精心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联系教材第4页,我展开第三个环节故事悟理——看似平常亦精心。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展示关于尊重他人的故事,再联系教材讲述《大山的回应》。一个个故事,一次次启发,“尊重之歌”在他们心中已悄悄流淌。
这个环节,看似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教师的作用巧妙地隐藏在学生活动的背后。此环节,我们悄然地贴近了文本,又为解决重点做了铺垫。
(四)把脉重点——良方唤醒尊重行
通过故事会,学生对“尊重他人”有了一定认识,但如何落实“同在蓝天下,尊重你我他”这个重点,内化学生情感,实现知、情、意、行合一呢?这是品德课堂中存在的疑难杂症。久思之后,我想到了医学上老中医不温不火对症下药的方法,觉得品德课堂也可以诊诊脉,觅得一剂良方来清肝利胆、固本培元,也就是帮助学生疏通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处方一:半夏——删繁就简
何为半夏?诗曰:褪却繁杂花,留得半夏枝。品德教学,应当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尊重他人”这一道理直面生活比反复说教更有效。
我校的知心小屋常为同学们排忧解难。我利用这一资源,以知心姐姐的身份与孩子们交流,在“知心屋”里抽出几张学生写的”悄悄话”。
悄悄话一:老师,我来自内地,长得黑,老被人叫“黑妹”,心里觉得特难受。
……
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告白,怎能不触动孩子的心弦?学生的情感就在课堂构筑的心灵小屋中尽情放飞。正所谓飞花摘叶,信手拈来,有时还真是无招胜有招。
处方二:枳实——体验实践(照镜子游戏)
何为枳实呢?诗曰:纸上终觉浅,此事要躬行。为了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一场生活体验秀——照镜子游戏闪亮登场。我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位同学表演喜怒哀乐各种表情,另一位同学来模仿他作为镜中的影像。之后两人一组,都来玩照镜子。从这个游戏中,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当笑声过后,孩子们若有所思时,我知道,这首“尊重之歌”已经深深地唱进了他们的心里。
处方三:当归——品德归真(当归生活根,滋养真性情)
品德培养的根,应当回归到生活中寻找。当归生活根,滋养真性情啊!
在这个环节,我乘胜追击,进行“尊重你我,实话实说”大看台。我先出示课文第一页的插图,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你是否有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此时此刻你想对别人说些什么?当学生站在讲台上,倾诉自己的心声时,我静静地聆听着,师生在洋溢情意的氛围里回味咀嚼,这短暂的空白,恰似“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道是“心中有文方作画,心中悟出始知深”,生活是品德教学赖以发展的源泉,我结合实际,晓其理、促其思、激其情、导其行,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这样才真正实现了品德归真!
五、升华重点——言有尽而意无穷
课伊始,趣味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定,意无尽。最后,我利用板书来进行总结:人各有所长,生活在同一片蓝天,只有互相理解,学会尊重,我们的生活才会洋溢着浓浓的情意。当《同一片蓝天》的歌声再次响起,学生们把课前制作的“贴心卡”贴在黑板上,同唱着这一首“同住一个家,同在蓝天下……此时我想,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心中都充盈着对生活的感悟!
结语
什么是品德教学?就是学生离开老师后还记得在品德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养成的习惯。当动人的音乐已经模糊,彩色的屏幕已经褪去,老师优美的语言已经忘记,我们的学生却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时,我们的课,才会真的底气十足,灵动有效。我们的品德教师,才是真的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