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2018-10-21莫翠英
莫翠英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在牢牢把握初中阶段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将物理课堂教学置于生活化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获得物理知识,让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资源转化为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资源,培养学生从物理角度观察、分析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化 探究 课堂实践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观点。因此,通过老师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不再感到束手无策,不仅使得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会运用到物理思维,还使学生掌握了能够终身学习的物理方法。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在牢牢把握初中阶段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将物理课堂教学置于生活化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获得物理知识,让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物理教学,推进物理教学的生活化。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推进物理教学生活化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研究,现结合实践对此展开论述。
一、密切与生活实际联系,营造生活化的课堂
物理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生活的眼光来看待物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拉近与物理学科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要做到教学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利用真实的生活现状,计划相关的学习策略,激发到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充分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教师在平时进行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们找寻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实例,这些生活中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促进学生们物理知识的提高。
如初中一年级物理教科书中的《水的沸腾》这一物理知识点,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引进初中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关于水的沸腾这一知识的生活案例进行辅助教学,如家里烧开水时的水的沸腾现象、温度。通过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的生活化
二、减少理论知识作业,促进物理作业生活化
将生活化融入到物理实验和作业中来,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做题速度和学习成绩,而是积极地倡导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物理这门学科的实验性比较强,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应该是单纯的书面练习题,而是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作业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举调查类作业为例,这种作业形式就不是单纯地做题,它需要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在学生进行该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相应的动手能力也得到提升新课程标准建议将开展调查、收集信息和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调查收集信息和观察记录是物理教学联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学生首先要设法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进而再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结论。生活化的调查类作业有利于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噪声”的内容后,布置课外作业,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区和工厂附近展开社会调查,并针对噪声的污染、危害、应对策略等撰写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于一体,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调查类的作业,还可以布置一些操作类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验工具,讓学生完成一些课本上的小实验。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且锻炼强大的动手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促进物理实验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物品开展物理实验。比如,一个装满水的水杯,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一把梳子,能够帮助学生观察静电现象;一根铁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等等。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完成了学生角色的转变,从前面学习的被动者,变为现在学习的主动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对物理知识有了直观地体验和了解。
在“气化变冷”这一章节,老师可以采用酒精气化的小实验,也就是用浸有酒精的布料包裹住体温计,学生就可以看到体温计的刻度先降低,然后上升的现象,由此来帮助学生联想到冬天下雪之后天气反而更冷的问题,引导他们理解这是因为雪从固体形态变成了气体形态,它在融化的时候就会更冷。还可以把酒精涂在学生的皮肤上,让学生体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并且询问学生究竟有没有产生汽化。通过以上这些类似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了解知识的欲望,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并且促进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综合上述,老师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既能调动课堂的活跃性,又能在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老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贴近知识点的例子,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知识点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资源转化为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资源,培养学生从物理角度观察、分析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教学生活化的方式降低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困难,减轻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景小芬.基于让生活物理全程化的构想[J].数理化学习,2012(09).
[2]史先民.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策略[J].中学物理,2011(24).
[3]朱明杰.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特征与实施策略[J].价值工程,2011(32).
[4]赵文成.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之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5]李成良.创设生活化情境引领初中物理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