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音乐设计

2018-10-21申晟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配器演奏家作曲

申晟

摘要:作曲,是人们对于声音的一种有逻辑、有情感、有创造的组织行为。传统的作曲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于声音的禁锢,由于生产力发展很多未知的声音被发现,这极大的拓展了作曲家们的想象,为现代音乐的提供了无尽的空间,传统的作曲方式也随之有了变化。

关键词:作曲;设计

一直以来大家对作曲有一种误解,认为写歌既是作曲,那么我们来看看学术界对作曲的定义:运用旋律写作法、和声学、复调、配器法、曲式结构的技术理论体系来表达创作者音乐思想的方法称为作曲。可见写歌仅仅是作曲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旋律写作的部分。不难看出,作曲是一种复杂而且需要逻辑的一种复合表现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完整的结构内,将旋律,和声,配器,复调有机的组织起来。作曲的英文是compose/composition,即“组织”的compose/composition。那么怎么组织?其过程就是对素材进行整合、组装、创造性地安排与使用。早期的音乐中,作品必须能够顺利进行演奏才算完成全部的作曲工作。并且,创作能够演奏出来的音乐才能算是作曲。随着音乐制作(Music production)技术的发展,某些声部最后即便没有实现演奏,或者说部分音响并不适合真实演奏或无法演奏,也可通过电子设备获得想要的音乐效果。所以创作某些即便没有最后的演奏步骤的音乐也属于作曲,然而现代作曲,对声音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层面来理解那就是音乐最终是听到的艺术,是满足人们对声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声音已经超越作曲本身,成为了一个新的领域。随着乐器制造业的发展,音乐教育的系统化,各种不同于传统的乐器,包括各种非常规的发声方法的诞生,都大大的推动了作曲的发展,现代作曲已经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时期,作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大的激发,声音设计--一种新的作曲理念由此诞生。我的一些同学曾经调侃说,我们这些搞作曲,在当下就是一个设计师,声音的设计师。

那么声音是如何设计的呢?这个问题传统音乐可以给我们一些答案。

首先我来描述一下传统音乐的创作过程。传统音乐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完整而庞大的曲式结构,丰富的和声系统,有效的组织层次(即配器),旋律加之复调可以给作曲家提供无限的表达空间,最后呈现的乐谱由演奏家演奏,让音乐受众听到这些美妙音响。但是这些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作曲家对声音追求了,他们不断地尝试去打破传统音乐创作的禁锢,从各个方面。之前提到的设计,是一种新的理念,在融合了传统音乐的曲调,结构和配器形式后,加入了对音乐元素之外的各种声音的设计。这种理念的提出受到了当代作曲家的热捧。声音设计起源于电影,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现“声音设计师”以来,声音设计师们在长期的电影电视创作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声音设计”工艺流程,使得各工种声音创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声音元素的作用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这种有声去设计无声画面的概念被现代作曲家所认同,他们认为声音也是有画面的,就像一幅美术作品,各种颜色的搭配,各种线条的结合,就音乐来说同样具有这些元素。那么旋律之外的声音被大量的应用进来,甚至现代作曲法把一些被定性为噪音的元素也纳入创作范围,显然对于传统审美来说这无疑是灾难,让许多听众的耳朵难以接受。那么是不是所有新元素的加入都不被认同吗?不,新的设计就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新的设计理念是否成功呢?在我们去探寻新设计理念的成功与否之前,我先来给大家来回顾一下传统音乐的设计即配器。

配器的字面含义,是指给声部分配乐器。它有几个核心的理解。第一,字面含义给声部分配乐器。这就说明,在分配乐器之前“主要声部”或“结构因素”已经基本确立(注意措辞,是“基本确立”)。第二,拓展意义:是指以“单维空间”到“三维”或“多维空间”的处理方式。第三,配器的创造性,不在于“染色”和“渲”,而在于“染”。前者可以被看成是基于骨架声部的活动(可以看成是“看谱”或“背谱”),后者则在基于骨架声部和结构因素基础之上的“创造”(可以看成是“离谱”)。也有学者用“独立性装饰”和“非独立性装饰”。来形容配器理论中对于创造性思维“维度”的配器情况。配器就是给一段主旋律配上多声部伴奏的总谱的过程。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音乐过程,配器是作曲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1.各类乐器性能;2.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3.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

不难看出配器的实质是在结构和旋律基础上,把元素分配给不同的乐器,以达到加强旋律的目的。

传统的配器同样是有模式的,比如交响乐配器,室内乐,流行音乐,我们国家的民乐等,配器具有地域化,风格化的特点。我来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交响乐配器。(管弦乐团)按建制可分为双管乐团和三管乐团,通常由弦乐、管乐、打击乐三大声部组成,小规模的交响乐团一般有大约20-30名乐手,而大型的三管乐团演出阵容可达百余人。

乐器构成: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中音双簧管)、大管(巴松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短号、长号、圆号(法国号)、大号等。

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钢片琴。

等级关系:

第一成员,每个乐器组有一个首席演奏家(或独奏家),他在组内有独奏和领导组内其他音乐家的任务。

第二成员小提琴分两组: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因此小提琴有两個首席演奏家。第一小提琴的首席演奏家也被称为首席,他不但是弓弦乐器的首席,而且是整个乐队的首席,地位只在指挥之下。长号的首席演奏家是低音的首席演奏家,而小号的首席演奏家则是整个铜管乐器的首席演奏家。单簧管(有时是长笛)的首席演奏家是整个木管乐器的首席演奏家。法国号技术上属铜管乐器,但往往同时有铜管和木管乐器的作用。大多数乐器组还有一个副首席。假如首席缺席的话他们代理首席。

第三成员,代管弦乐团演奏时一般需要一个指挥家指挥,过去的乐团没有指挥家,首席或羽管键琴家起指挥家的作用。今天,尤其一些小的室内乐团或专门演奏巴洛克音乐的乐团也不用指挥家。管弦乐团一般演奏古典音乐或歌剧,有时也会演奏流行音乐。有些乐团也会为电影配乐或音乐专辑担任的演奏。那么这么庞大的乐器结构,分工也是非常细致的,有旋律声部,节奏声部,效果声部等等。当然这个分工不是固定的,作曲家根据需要可以,任意的进行安排。

我国的民乐乐队,也有类似交响的结构,但是乐器不尽相同。

乐器构成:

弦乐器:二胡、板胡、高胡、京胡、坠胡、马头琴、艾捷克、中胡、革胡、大胡等。

管乐器:笙,唢呐,竹笛,萧等。

弹拨乐器(民乐特有):阮,古筝,琵琶,扬琴,三弦,月琴,柳琴等。

打击乐器:排鼓,小锣,小镲,木鱼,扁鼓,花盆鼓,梆子等。

民乐的配器更趋向于加强旋律的特点,近年来很多作曲家把交响的手法运用其中,给民乐配器带来了更大的空间的发展,大大丰富了音乐元素。

流行音乐配器就更为丰富了,多元化是它的显著特点,可以四大件(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键盘),也可以融合室内乐加入弦乐队,也可以加入民乐,甚至把不同风格的配器都可以融入进来,国际比较流行的诸如R&B、HIPOP、RAP等等以节奏为主要元素的音乐类型,如此更符合音乐设计的理念---更多的元素,更广的声音体验。

现代音乐设计融入了传统配器的声音层次概念,在有层次的基础上加入,背景音效,点化效果,特殊音效,甚至创造一些我们平时很少能听到的声音,在电脑科技的推动下这些成为了现实。现在的音乐设计师,创作的流程也发生了变化,也许一个音效,或者一个氛围小特效都能引发他们的创作激情。也许未来的音乐,是一种心情,是一件事,是我们未知的发现,设计有着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配器演奏家作曲
Task 1
AI作曲的诺亚方舟将去往何处?
伍光辉作曲三首
我的梦
贾钦多·谢尔西室内乐作品《IPRESAGI》第一乐章的配器分析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笛子演奏家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