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驾检测中造成血醇含量差异原因分析

2018-10-21郑永红彭晨

科技风 2018年32期
关键词:鉴定差异

郑永红 彭晨

摘 要:酒精检测的结果是认定驾驶员责任的关键证据,科学、准确的检测对于提高交通管理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某市涉嫌醉驾案件的分析研判,从呼气时间、抽血时间、个体年龄与遗传差异、驾驶员酒龄、检测方法、被检测者的配合度、民警的操作等方面着手,探究涉嫌醉驾人员体内乙醇含量呼气值与血液检测值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为实际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酒精检测;差异;鉴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汽车普及率迅速上升。同时,道路交通中醉酒驾驶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其引发的交通事故也逐年增多。酒精检测的结果是认定驾驶员责任的关键证据,科学、准确的检测对于交通管理质量来说至关重要。

一、酒后驾驶已经被认定为是车祸致死的主要导致因素

醉酒驾驶行为是一种对自身乃至社会公众危害性很大的行为,在个体饮酒后,会出现部分丧失甚至全部丧失个人意志的现象,并且在这种极其危险的状态下继续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就是醉酒驾驶行为。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在2008年的事故调查显示,酒后驾驶导致了有大约55%~65%的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导致因素。同样地,在中国,每年因为酒后驾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频出不穷,数量多达数万起,而且,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中,60%以上均与酒后驾车有关,所以,酒后驾车的危害由此可见,案例触目惊心,严重影响到人民的幸福度,酒后驾车俨然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主导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查》国家标准规定:车辆驾驶人员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小于80 mg/100 ml,并且大于或者等于20 mg/100 ml,属于饮酒后驾车,车辆驾驶人员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 mg/100 ml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驾车。

二、涉嫌醉驾案件样本统计与分析

在酒驾查获检测现场,交警一般会先采用呼气式酒精含量探测仪对嫌疑驾驶员进行酒精浓度测试,通过对嫌疑驾驶员的呼出气体中的酒精浓度( Breath Alcohol Concentration,以下简称 BrAC)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按照 GA307标准来换算成血液中酒精浓度值(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以下简称 BAC),以此来初步确定嫌疑驾驶员是否属于酒后驾驶或醉酒驾驶。当驾驶员的呼气式酒精探测仪值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时,会抽取其血样送往实验室对血样中的酒精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实战中这两种用来认定驾驶员是否醉驾的酒精浓度的检测值时常出现差异,甚至少数呼气酒精测试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当事人在对检测结果困惑的同时会对执法人员和鉴定人员产生质疑。因此,有必要探究涉嫌醉驾人员体内乙醇含量呼气值与血液检测值差异原因,进一步提高司法鉴定质量。

作者对某市2016年间2000例涉嫌醉驾案件进行了具体分析,其中,驾驶员实际是醉驾(BAC80mg/100ml)占总人数的70%;酒驾(20mg/100mlBAC<80mg/100ml)的人数13%。涉嫌醉驾人数与实际醉驾人数虽有一定出入,但总体上看来有极高的相关性,并且各时间段实际醉驾人数占涉嫌醉驾人数比例稳定在81%.88%之间,这说明在交警查获醉驾现场,根据人体内乙醇含量呼气值对于初步判断人员是否醉驾具有较高可靠度,但同时也注意到 BrAC值与 BAC值还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三、BrAC值与BAC值产生差异的原因剖析

影响涉嫌醉驾人员体内乙醇含量呼气值与血液检测值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吹气与抽血时间差对于差异的影响

有关资料表明,喝入酒后,酒精在人体内的反应过程可以分成:吸收、扩散、代谢三个不同的阶段。而最终判定嫌疑驾驶员是否醉驾所需要的血液中的酒精浓度(BAC)值是各个阶段的综合性反映。由于在交警查获现场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驾驶员的吹气时间与抽血时间间隔不尽相同,酒精在各个个体之间可能会到达不同阶段,影响血液中的酒精浓度。

因在交警查获现场,涉嫌醉驾人员往往是刚喝完酒不久,结合乙醇进入人体并在体内代谢的过程来看,此时乙醇在呼吸道堆积较多,我们已知喝酒后會有少部分乙醇会通过呼吸道、尿液、汗液等排出体外,而呼气式酒精测试仪正是通过呼出气体中的酒精浓度换算成血液酒精浓度值来判定驾车人员是否涉嫌酒驾醉驾,所以这时出现较大值的几率很高。研究表明,若酒在极短的时间内饮用完,血液中酒精浓度在酒后1小时左右可以达到峰值,并在9小时后下降到20mg/100ml;若酒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饮用完,则血液中酒精浓度酒后1.67小时左右达到峰值,并在11小时后下降到20mg/100ml。对于血液酒精浓度的测试,掌握好时机十分重要。

(二)涉嫌醉驾人员个体差异对于差异(N)的影响

1.醉驾人员年龄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代谢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人的基础代谢率最高的时候是在婴儿时期,到了孩童时期就会快速地下降,并且到成人期后会逐渐趋于稳定。而成人期后的18.25岁是基础代谢率最高的时候,但是过了25岁以后,基础代谢率就会开始下降,大约每十年下降5%.10%。在本次2000例案件中,30.40岁之间的涉嫌醉驾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38%,其次是40.50岁的人员,占到总人数的28%。由此可见,涉嫌醉驾的人员大部分为30.50岁之间的壮年人群。涉嫌醉驾人员年龄这一因素对于差异的影响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理机能的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会出现衰退性变化,其代谢乙醇的能力会下降,代谢速率变慢。

2.醉驾人员个体遗传

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速率受到不同个体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过程由乙醇脱氢酶氧化体系完成,整个乙醇脱氢酶氧化体系包括和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可以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此阶段代谢率比较恒定,是决定乙醇在体内消除的主要阶段,因此人体内如果乙醇脱氢酶比较多,将会更快的分解酒精。加快肝脏中乙醇的氧化代谢。乙醇脱氢酶的多少是由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决定的,因此,涉嫌醉驾人员个体遗传对乙醇含量呼气值与血液检测值差异有一定影响。

3.涉嫌醉驾人员的酒龄

据研究表明,正常人平均每日饮40.80克的酒精,十年就会出现肝脏类疾病。过多的乙醇及其代谢产物都对人的身体器官产生严重的损害。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饮酒过量或长期饮酒可显著降低 ALDH的活性,导致乙醛产生和代谢的不平衡,从而造成血液和肝脏组织中乙醛浓度明显升高。在驾驶员饮酒后,乙醇经过肠道吸收由下腔静脉输送至肝脏,这里是乙醇代谢的主要场所,长期饮酒的人肝脏发生病变,导致代谢异常甚至无法分解乙醇,从而造成乙醇含量呼气值与血液检测值差异较大。

(三)样本采集与保存方式对差异的影响

2011年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中对醉酒驾车嫌疑人血液的提取、送检、检验鉴定,以及案件办理时限都有明确规定。同样地,《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中对驾驶员的酒精血检流程也做出明确规定,抽取涉嫌醉驾人员的血样应按照规定要求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在抽取血液之前不应该采用酒精等具有挥发性的有机药品对皮肤进行消毒;抽出的血样中为防止血液凝固,应添加抗凝剂;血液样本试管应保持清洁、干燥、密封,并且装入血样后不留空间,在0.4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保存,及时送检。在实际检测中,如果出现凝固的血样,必须慎重对待,只能提取凝血块以外尚未凝固的血液进行检测。有研究显示,血液凝固后对酒精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

(四)呼气酒精含量检测仪对差异的影响

1.呼气酒精含量检测仪的不同类别对差异的影响

在查获醉驾现场,交警一般会先采用呼气式酒精含量探测仪对嫌疑驾驶员进行酒精浓度测试。一般来说,普遍使用的有两种,分别是燃料电池型(也称为电化学型)和半导体型。

与半导体型相比,燃料电池型呼气酒精测试仪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抗干扰性好的明显优点。而呼气酒精测试和血液酒精浓度测试相比,其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表现在呼出酒精测试一般无法区分出口腔气体和肺深部气体,同时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获得的数据有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以至于呼气酒精测试结果不够精确,从而与血液检测值出现较大差异。

2.被检测者的配合度、民警的操作对于差异的影响

自从醉驾入刑后,一些驾驶员为了逃避醉驾惩罚,在面临警察对其进行醉驾检查时所使用的歪招层出不穷,从而给警察制造了大量取证障碍。这也体现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拒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7%,其中醉驾的占拒吹总人数的70.8%。可见,实际醉驾的人员在拒吹人员中占比很高。在交警查获酒驾醉驾现场,有些驾驶员往往会因为害怕受到法律处罚出现不配合呼气酒精检测的情况,在被检测者不配合或者意识不清醒的情况下,即使其向呼气式酒精测试仪吹气,此时的吹气值也并不是真实数据,因此,N出现偏大数值的几率就会大幅上升,同样地,如果交警对呼气式酒精测试仪操作不熟练或者操作不当,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呼气酒精含量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乙醇含量呼气值与血液检测值的较大差异,从而遭到当事人的质疑,为执法工作带来不便,也无法实现对当事人权益的最大保护。

(五)实验室仪器条件对差异的影响

在办案人员送检后,鉴定人员通常采用气相色谱仪对驾驶员血液样本中乙醇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常见的多组份混合物的分离、分析工具,其操作十分简便,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析仪器。不同类型的气相色谱仪的进样量存有很大差异,主要导致原因有:样品物理状态、进样方式的不同。但根据赵健等学者的研究,国产色谱仪与进口色谱仪在重复性和检测结果方面所天出来的差异并不大,在检出限、基线以及部分影响值方面,进口气相色谱仪要优于国产色谱仪。因此,气相色谱仪类型的差异对涉嫌醉驾人员体内乙醇含量呼气值及血液检测值差异影响不大。直的注意的是,当气相色谱仪经过实验人员长时间的使用后,其仪器内部会出现一些变化,影响鉴定质量。由此可见,对气相色谱仪的定时保养是十分必要的,使用时间较长且无定时检修的仪器会影响到乙醇含量检测的准确性。

四、提高涉嫌醉驾鉴定质量的建议

针对涉嫌醉驾人员体内乙醇含量呼气值与血液检测值差异造到质疑的问题,结合前述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规范执法程序

在交警侦查认为驾车司机属于醉驾时,應尽可能快速地将嫌疑人送往医院提取血样进行检测,固定证据,呼气时间与抽血时间间隔应控制在0.5.1小时内最佳,此时的乙醇含量呼气值与血液检测值差异最小。因此,对呼气时间与抽血时间间隔进行完善和明确对乙醇的检验鉴定有重要作用。在法律方面,应加强对司法工作的规范程度,明确抽血时间等。

(二)严格检验流程

在样本的采集与保存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中对驾驶员的酒精血检流程规定执行,在抽取血液之前不应该采用酒精等具有挥发性的有机药品对皮肤进行消毒,添加抗凝剂后保持0.4低温保存,同时,在送检过程中,采集时间要详细注明在血液样本试管上,且竖立放置,防止过度震荡的情况发生。

(三)提升民警业务素质

应加强对交警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呼气酒精测试仪的使用、测量结果的记录、执法过程的具体步骤、突发情况的处置方法等,确保运用呼气酒精测试仪对醉酒司机进行酒精含量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办案质量。醉驾案件中定罪的核心要素是驾驶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鉴定意见,获取嫌疑人体内酒精含量的相关证据尤为重要。在交警处理案件现场,要尽量科学、准确地对驾驶员进行呼气式酒精测试,认为驾驶员属于醉驾时,应在0.5.1.0 h将其送至医院抽血,送检途中细致保存样本,完善各类信息,使交通执法工作更加科学、严谨。

参考文献:

[1]虞力英,马庆,邹永良.呼出气体酒精测量的生理学问题[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1.17.

[2]梅冰松,来剑戈.交通执法中人体酒精含量检测相关问题的研究[J].交通工程,2007(4):52.55.

[3]胡丰涵,沈连忠,张昇.乙醇对体内的代谢及对人体的损害[C].中国法医学会·全国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2014.

[4]滕西凤.醉驾案件侦查取证及相关证据法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鉴定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古籍版本鉴定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职责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收尾工作的大差异来自于这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