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程思政”践行工匠精神培养

2018-10-21邵晓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邵晓辉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高职院校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大二、大三的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训、跟岗实习教学过程中,以做好学生的职业启蒙,弘扬工匠精神为目标,在注重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坚持立德树人,把爱岗、敬业等教育融入全过程,做好职业启蒙,弘扬工匠精神。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立德树人”

一、“课程思政”工匠精神的培养基础在“课程”

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各铁路养护维修及施工单位,为此,一线教师应在课程教學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有意识地将“岗位能力及素养的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这样方可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都做到强化所有课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做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集中在大二、大三学期,在校内的课堂教学与实训过程中,与企业联合制定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积累并整合足够的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成效。[1]

仔细梳理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格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顺其自然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例如,《高速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从施工中的测量定位开始,可以引入企业优秀“工匠”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工程单位的向往,在工程单位一样可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可以有更多的工匠一起,让学生多学习,争取工作后能够快速融入团队,发挥自己的价值与特长。[2]

二、“课程思政”工匠精神的培养关键在教师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又是道德的引领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志向的塑造者。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会有更多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因此,更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育别人自己要先受教育。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相统一,关爱学生,关注行业就业及素养,学术规范,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立德树人的先锋和楷模。

高职院校需全面推行“企校合作”,注重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大力支持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与现场实践,并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指导学生实践。在教学改革方面鼓励并支持教师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行教改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身上看到工匠精神,把“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接班人的关键。

三、“课程思政”工匠精神的培养成效在学生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要以校企合作为主,注重企业文化的渗透。开展以“企校合作”为基础的融合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努力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在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工匠精神培养,进而更好的实现学生的“零适应”上岗;开展生产性实训、强化技练,以赛代训,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课程思政”工匠精神的培养重点在“思政”

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高职的教学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因此,在授课中要注重“思政教育”,避免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各门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这就要求考虑:知识传授明晰否,能力提升落实否,育德功能实现否。在反思中改进,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例如,高职工程施工类的课,可以从环境保护、严谨、精益求精、团队协作等着手,在授课过程中自然的引入德育的教育。[3]

结语

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即一切知识都具有“善性”,问题在于是否有发现的慧眼。在教育史上,价值作为一个目标,很早就被纳入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价值性客观存在,而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让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正是我们当下要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中国高等教育李国娟2017.11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9

[3]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人民政协报郑大发2018.8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