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的生态与生态的课堂

2018-10-21冯汉卿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内化共生转变

冯汉卿

摘要: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其与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传统的课堂是一个“大教师、小学生”的课堂。学生的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的生态关系是不平衡的,也必然是不和谐的。生态课堂教学的主要支点──学习生态的建立。关注人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成一个真正的和谐的、生态的教学系统。

关键词:生态;和谐;内化;转变;共生

“生态”一词在《辞海》中的意思是,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其与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高考指挥棒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生态系统,教学生态中各个要素都要围绕着高考成绩这个总目标来进行运动。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将学生训练为高考的“机器”;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重复的、机械的练习使自己适应高考的要求;教学环境的各个因素也必须为高考服务。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一种严肃的、理性的情境,强调课堂教学的统一性、必然性以及整体性,其目标指向于知识传授本身。最高目标是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往往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按照自己的安排、设定知识目标规范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是由别人早已规定好了的。所以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从属的、被动的接受的地位。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是产生于自己的兴趣,不是发自于内心。学习的方式不能适合于自己的特点,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不到激发,始终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而教师把教学是当作一个规定的任务来完成的。所以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教案得到“执行”。每节课都有既定的目标“必须”达到。一旦这种教学在得不到学生积极响应的情况下,教师自感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会以相对简单的、单向的、强制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而这种相对简单的教学方式会进一步的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以沉默和不参与作为响应。教师只好一人主宰课堂,一讲到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无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忽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种“大教师、小学生”的课堂生态是传统的、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学模式的必然结果。它的生态关系是不平衡的,也必然是不和谐的。

生态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不是学生的高考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训练师”,学生是被训练的“机器”。可问题在于学生并不是真正的“机器”,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会有情感、有需求、有选择。如果内在的对知识的渴求没有被激发,内因不起作用,仅仅外因发挥作用,外在知识是不会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的。所以,在生态课堂里,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而不是一部可以训练的“机器”。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学生更能适应的方式开展教学,弱化学习的功利性。学生不应该为学习而学习。教师要发掘学生来自对知识内在的一种追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

生态课堂教学的主要支点──学习生态的建立。在生态课堂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目标是让外在知识最后能够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极大的潜能,要认识到学生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场所,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大舞台,不要成为老师展示演讲的场所;课堂上最有光彩的应该是学生,不应该是老师。因此,生态课堂应拒绝“填鸭式”教学,从教师的角色来说。应该实现的一个转变就是“老师”要转变成“导师”、教师的另一个转变应该是从“前台”转到“后台”。因此,在生态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师生的交互性,生生之间的交流程度应该成为我们最关注的环节。

在生态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那種完全没有任何规划的、放任自流的、纯摸索式的学习也不是真正的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人与环境之间动态平衡的良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由师生构成的双边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任何一个方面处于一个绝对独霸的地位,都不能称其为生态的教学。在生态课堂里,师生应互为前提,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悉心培养和自身努力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影响着学生学习的速度和深度,同样,学生的反馈与响应也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依存,共同进步、发展和提高。

生态课堂不应该是刻板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生成性”的。好的教师并不是能控制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能够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巧妙地作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应突出其过程的生成性,让课堂在师生之间,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撞击过程中绽放出奇异的、绚烂的火花。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现、应用过程中,在问题的分析探索过程中发现一个个崭新的世界。,

总之、课堂应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应该保持生态平衡;课堂教学是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统一,各种信息都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师生、生生之间传递、处理和转化。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习与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内化共生转变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