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背景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探究能力

2018-10-21刘敏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背景文本

刘敏

“阅读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①它既负载着知识信息的文字材料,又是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产物,与作者有着重要的关联,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阅读文本反映出来。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文本主要是指课文,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阅读对话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与作者之间精神交流的桥梁。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文字输入头脑与心灵的过程,头脑与心灵如何译码、关联、过滤、提取、加工,是“黑箱操作”,旁人无法看得见、控制得了,它受到阅读者和阅读文本的制约。

一、 利用背景知识,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现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点出发,考虑学生的知识功底、阅读视野、兴趣爱好,师生共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激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倡导个性化的探究性阅读,用他们喜欢的方法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独立思考学习,获得独特感受与体验,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的乐趣。

而成功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備相应的背景知识,学生的知识储备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完成课程教师所要求的各项活动任务。这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背景知识介绍,引导学习课后搜集更多的与课文不同类型的背景知识,每种类型背景知识让以小组为单位的同学负责,设计方案、搜集资料,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同学分享讨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的智慧能力,也锻炼了自我调控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而合作精神是一种值得弘扬的时代精神,是健全人格的具体体现。

二、 利用背景知识,适时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一篇课文总是在特定的背景上完成的,创作者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生存的,其创作离不开特有的时代背景,并受当时的文学观念、文学知识、民情风俗和作家的主观创作意图等因素的影响,并在阅读文本中呈现出其仅有的特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纵向来看,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作品相比,阅读文本中呈现的时代背景最为明显,不管是字词句篇,还是语修逻文,都有着天壤之别,要读懂干古时文言文、诗歌、散曲等文章,离不开文章所处的背景知识,其成为我们感悟、体验、理解文本的关键。横向来看,就算处在同一时代背景,创作者的创作目的、价值观、风格和不同地方的语言特色等,使得文学作品融合、渗透着一定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链接都是有意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也是在老师广泛的阅读面基础上,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介绍或朗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巩固和运用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所学到的一些阅读方法,理解文章的方法,感悟的方法。

三、 利用背景知识创设教学氛围,提供适宜阅读探究环境

学生一定的能力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青少年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探究意识的表现。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探究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是为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一环。

在语文阅读教学法中,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使用背景知识填补文中非连续事实空白,找出上下文联系,使读者能在更深程度上理解课文。而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促使我们教师对背景知识认识要重新定位,要把它拓展到一个更大、更新的领域来思考,使其在学生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讲杜甫的《登高》一诗时,在分析、欣赏课文之前,向学生介绍作者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结束已四年了,但社会依然动乱,民不聊生。再加上作者长年漂泊在外,老病孤愁,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人相继辞世,诗人心中无比郁闷,为了派遣愁闷,于是乎便有了诗人抱病登台远望江峡秋色时的感慨,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环境,学生就会利用这些背景知识进一步去探究杜甫的思想。

四、 利用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课文的兴趣

素质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发展又离不开需要、兴趣等内因。只有充分调动了学些内因,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显现。在学生发展的内因中,兴趣是十分关键的动力因素。法布尔曾说:“兴趣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炸得干干净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③阅读教学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唤起老师“教”和学生“读”的欲望,通过教师有意识设置的一些教学环节,激发起学生提问的冲动,解决问题的冲动,从而披情入文阅读的冲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介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意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背景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