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哲学论证

2018-10-21董岩滨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阶段性辩证法身心

董岩滨

辩证唯物主义由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唯物辩证法包括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四对基本范畴: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法是回答世界上的事物是怎样存在的,可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同样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那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来阐述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哪?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质量互变规律的体现

个体身心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其中生理素质与机能的发展顺序又制约着心理发展的顺序。这种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事物质量互变,交替循环,体现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越性的统一。发展的順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一般不可“凌节而施”,否则会出现教育的异化,造成教育的负效应。

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量变过程中引起部分质变进入阶段性

身心发展在一定的年龄时期,往往反映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出现,标志着身心发展在量的增长过程中,产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些特点与前后阶段既有差别性,又有连续性,构成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质量互变规律体现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使事物的发展进入阶段性。

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在教育工作中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还有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的“跳一跳,摘个桃“的经验,都值得借鉴。

三、发展的差异性-矛盾共性与个性的体现

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速度和程度的不同。这种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不同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不同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如有人数学能力强,但绘画弱;有人则相反。不同个体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如同年龄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在群体间,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要求必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选择适合、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岳华亭,政治理论辅导讲义,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3)孙熙国,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王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郭齐家,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阶段性辩证法身心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初中历史学科阶段性复习课形式的探讨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化学阶段性创新测试题
给身心降个温
化学阶段性创新训练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