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应体现的能力培养
2018-10-21梁娟
梁娟
摘 要:语文教学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留心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领悟感受语言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的目标。在课堂上,就需要老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达到培养目标。
关键词:启发诱导;自主;实践
一、启发诱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手段,抓住教学的最佳时段进行施教,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会独立思考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积极思考并独立进行推理,作出结论。课堂上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主动的思考并解决问题。随着不断学习,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渐渐形成,他们不单是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还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作为老师就要积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鼓励他们凡事应多动脑筋,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并及时总结、改进,这样才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小组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性学习的状态,那么就应该倡导学生去主动性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合作中乐于去探究和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获取到新的知识并提高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论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就应当“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为学生去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体现。美国教育家杜威宣扬的“以儿童为中心”就是要求教育者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树立这种观念,调动受教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以更好的生活,现实的生活是教育展开的基础和初衷。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能够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成长和发展。杜威曾提到:“教育即生活。”他倡导的是“从做中学”,就是要注重实际对人的影响和现实的独特感受。“阅读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理应强化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共同之处,让教学内容为现实生活服务。在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都是学生们十分熟悉的生活实际,但常常又被他们所忽视了。因此,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发现、关注、感受生活的良好习惯,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只有让其学会观察生活,学生才能有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并能逐步具备改造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实践活动的外延也不应当局限于书本、课堂和学校。实践的机会也是无处不在的,能够把握住实践的机会一部分是靠老师的引导,而更多的是学生能主动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实践是对学习的检验,对每个人都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四、重视积累锻炼,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及審美能力
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是解读文本的必备能力。《课标》强调,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重视加强语文审美学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目的和任务之一。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也能使身心得到熏陶,并因此增强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和语句,感受作者所营造出来的美的境界,不仅提高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和审美能力,更是使其学习到独特的运用语言的写作方法。另外,阅读教学离不开品读语言,教学过程中应以语言的品读为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在咬文嚼字中学习到作者独特而具有特色的语言艺术。
五、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明:“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是其他语言活动的基础,阅读和写作是在听说基础上派生的语言活动。新时代的背景下也对人们的交流能力作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信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而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利于人与人的交际,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利于磨砺思维,发展智力。口语交际能力直接影响着策划、组织、协调的综合性能力的提高。综合性能力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基础上能促使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改变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们在思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现相应的独立性。《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里说到的综合性学习就是要突出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在主动积极参与并自主策划活动过程中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并从中有所体悟。
总之,要本着“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习主体各种能力,让其深刻体悟到生活的情趣和诗意;让学生们在探索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让他们能够关注生活、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段昌平.语文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3]魏书生.好学生好学法[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王文彦,蔡明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