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在85例急性肠胃炎病人中的价值分析
2018-10-21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462000赵燕何静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462000)赵燕 何静
近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急性肠胃炎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对此类患者不仅应通过药物解除患者痛苦,同时还应辅以有效护理干预,预防疾病再次复发。为实现这一目的,我科近年来尝试应用综合性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两组。以2016年12月及之前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65例为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19~58岁,平均(40.36±3.52)岁;发病时间3h~3d,平均(1.05±0.23)d;以2016年12月之后收治的85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为观察组,男46例,女39例,年龄19~59岁,平均(40.45±3.59)岁;发病时间2h~3d,平均(1.01±0.30)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做好病情观察,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观察病情变化情况。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①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方式讲解疾病知识,积极帮助患者寻找日常生活与饮食中引发急性肠胃炎的因素,帮助患者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说明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鼓励患者遵医嘱用药。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收集患者资料、主动和患者沟通,把握患者心理状态,此后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③饮食指导:护士需及时展开饮食指导,为其制定科学、健康的饮食计划,帮助及时补充机体需要的能量及营养。④其他护理:提前讲解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加强不良反应观察,一旦发生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对高热患者以物理方法降温,对脱肛者说明正确的肛门清洁方法,预防感染。⑤出院护理:在患者出院时,于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将科室统一制作的急性肠胃炎健康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说明日常生活中预防疾病复发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提高患者重视程度。
附表 两组不同时间SAS评分(±s,分)
附表 两组不同时间SAS评分(±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65) 53.64±3.02 50.07±0.85观察组(n=85) 53.71±3.11 48.45±1.02 t 0.138 10.347 P 0.445 0.000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显效:经相应治疗患者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以显效、有效为总有效。②记录两组住院时间。③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分值越高说明不良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92.31%(60/65),观察组97.65%(83/8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
2.2 两组住院时间 两组住院时间:对照组(7.58±1.06)d、观察组(5.15±1.01)d,两组差异显著(t=14.292,P=0.000)。
2.3 护理前后焦虑情绪 两组护理前SAS评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3 讨论
综合性护理属于全面干预方式,可让患者在舒适环境中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从心理上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从生理上通过促进机体尽早康复,积极改善患者疾病状态[2]。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情绪波动可导致胃肠出现激惹性刺激,或造成胃肠损伤,进而可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因此为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十分必要。急性肠胃炎患者若不良饮食习惯得不到改变,后期还有可能再次发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知识指导,并在出院时再次提醒患者,促使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方式,提高健康水平。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虽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可见综合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小,这也可能是因为本研究选取患者的数量较少所致。而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综合护理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面情绪,这对患者尽早康复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为急性肠胃炎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