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2018-10-21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473200田永雪
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473200)田永雪
临床护理路径由专业医疗团队工作人员根据诊断结果、疾病或手术制定治疗护理方案,严格按护理流程规范化操作,可降低医患双方成本,提高诊疗护理效果。本文就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男17例,女22例;平均年龄(6.2±0.4)岁;平均病程(1.4±0.3)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0.3)岁;平均病程(1.3±0.2)个月。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①选取理论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且善于沟通的护士组建护理小组,统筹患儿诊断、治疗及护理全过程,并制定全方位护理方案;建立患儿档案(姓名、年龄、病程、病史、症状),与医生、家属制定护理方案(健康检查结果、入院健康指导、心理干预、病情监测、饮食护理、环境监测、卫生指导、并发症防治),告知家属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意义,安抚其负面情绪,以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辅助开展医疗服务;②具体措施:每早定时查房,详细记录患儿病情、服药及检查情况,家属、责任护士及主治医生共同签字确认,总结新增问题,如患儿出现发热、胸闷及呼吸困难问题,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定时组织患儿进行健康检查并根据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同时告知家属方案调整的优势及原有方案的不足,通过眼神、肢体语言及言语安抚患儿负面情绪,改善病房环境,借助玩具动画片转移其注意力,提高治疗依从率,减少哭闹问题,进而减少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出院时开展为期半年随访工作,借助电话或移动网络与患儿家属联系,准确把握患儿恢复情况,每两周走访一次,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制定防治措施以减少复发,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痊愈,心肌酶学检测显正常,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症状消失;显效,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接近正常值,心肌肌钙蛋白显阴性,临床症状消失;有效,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心肌肌钙蛋白显阳性,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儿病情未得到控制且有恶化倾向。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随访半年比较患儿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处理数据信息,用(±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分别用t和x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若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及复发率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治疗期间,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2.6%(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9/39),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儿疗效及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以一般治疗为主,通过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维持心脏功能,为缩短疗程保证诊疗安全性,减轻医疗负担,医者推出临床护理路径,严格按就诊时间全面掌控患儿治疗全过程,如诊断性检查-处置-治疗-用药指导-营养干预-康复锻炼-出院计划。开展该项护理服务时注意汲取其他护理措施其优势重视发挥家属的作用,因患儿年幼,面对陌生医疗环境及医护人员多有抵触情绪,由家属辅助开展医疗服务,不仅能弥补常规护理工作的不足还可消除患儿恐惧心理,提高配合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事件,降低复发率。此外,实施该护理模式还能保证患儿在恰当时间获取正确诊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引导患儿及家属将被动医疗主动化,具有极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极佳推广前景。总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治疗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