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10-21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467000牛燕燕
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467000)牛燕燕
要想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给予患儿有针对性的护理质量改进方法具有必要性,使儿科中的护理工作更具安全性,完善了儿科护理工作质量。本文将于本院儿科中接受治疗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选取于2017年2月~2018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各65例。对照组男患儿32例,女患儿33例,年龄为6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3.2±2.5)岁。观察组男患儿34例,女患儿31例,年龄为5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4.3±1.2)岁。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儿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护理内容:①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应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操作标准,构建完善的质量检查标准、质量工作奖惩制度,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完善建立及高效开展,确保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各项护理工作在开展时能够有章可循。②培训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培训时,应结合儿科的特点,制定出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实现对护理人员的系统化及针对化培训,改善儿科的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儿科的护理工作效果。要求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护理质量进行系统及完善的学习,了解持续质量改进工作要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③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持续质量改进中,主要采用PDCA循环方法,促进儿科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解决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改进措施,并制定出完善的护理处理方法,提升了儿科的护理工作效果[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书写护理文书、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等护理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1.4 判定标准 使用医院自行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其中85~100分为满意;60~84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指标评分对比 护理指标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护理指标评分对比(±s)
附表 两组护理指标评分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65) 书写护理文书 急救物品管理 护理安全 基础护理 消毒隔离 病房管理观察组 97.23±2.54* 98.56±2.45* 97.63±2.01* 98.74±3.32* 97.35±2.42* 98.34±2.33*对照组 91.03±2.45 90.46±2.34 92.45±2.63 91.32±2.42 90.25±2.46 90.42±2.43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96.92%(63/65)高于对照组80.00%(52/65),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为了提升儿科的整体护理工作效果,需采用持续质量管理措施,持续质量管理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方法,重视细节化管理,主要是针对儿科中的护理细节,提出合理化的护理改进措施,使护理工作更具安全性,提升儿科的临床护理效果,对帮助患儿快速恢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2]。本文附表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书写护理文书、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等护理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管理护理方法,促进了各项护理指标的优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0.00%,说明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管理护理方法,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概率,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大大提升[3]。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管理护理方法,有助于优化各项护理指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大大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值得在医院内部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