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的途径研究
2018-10-20付薏琛
付薏琛
摘要:高校中教师与学生的生关系是一种多因素、多型态和多维结构的关系体系。高等学校教师是学生在学术上研究上的引路人,要使大学生具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那么教师就要成为学生生活上的同路人,德行上的楷模,并鼓励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学生具备民主和批判以及创新思维更有利于构建高校合作型师生关系。本文简要描述了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可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合作型师生关系;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11-01
1.概述
教师作为一个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真理的指路人身份,他们的职责在于激发学生产生新思维,而不是维护和延续旧思维,学生需要在已经知道的层面去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也就是说,教师的职责由开始的传授知识转变成激励思考。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开拓出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广阔,如果高校教师依然把自己的主要职责定位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而不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这会使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得不到理想效果。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则成为值得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高校教师不是以一个高人一等的身份去传授知识,他们是在自己执行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那么合作型师生关系就要求高校教师与学生用平等的姿态进行沟通交流,去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学科前沿问题并提出自己原创见解。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探索、允许学生置疑、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和民主意识的新一代大学生。
2.建立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措施
2.1 教师要做一名“学生式”的领路人
“学生式”不是说教师的学术水平低、专业知识不扎实,而是指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主体,让自己的心态处在同样是学生的位置,不仅有教师的思维也要处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师生之间可以对专业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受彼此社会地位的限制。教师与学生区别只在于“闻道有先后”,教师只是比学生早接触、早分析了该领域的相关信息,而不是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可调节的冲突关系。教师在授课时与学生分享或评判他们学科相关的知识信息,可以启发学生的原创思维,对问题会有更深刻的探究。虽然学生的见解可能不会完全合理,但在这个分析见解的过程中他们会了解自己的不足,在这个时候给学生加以提示那么他们就会加深对该方面的理解,经过自己思维的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教师凭借在该领域内丰富系统的知识,给学生做出适当引导,达成较合理的结论,这种过程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并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2.2 教师要做一名有亲和力的同路人
教师作为高校体系中的一员,教师对学生生活非常了解,在学生遇到问题产生困惑时,老师会出面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时互相交流相互沟通,有利于促进合作型师生关系的形成。作为生活中的同路人,教师们可根据自己曾经在学习时获得的经验教训给学生以指导和建议,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能更出色的面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教师学生在社会中都是独立存在的,在生活中完全没有必要因怕影响自己的教师形象而故意作出一种非常威严、非常严肃的姿态来面对学生。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不仅不会影响到他的教师形象反而会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其实学生也认识到生活中的教师并非完人,教师也有自己的困惑,教师也有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个时候学生与教师共同来探讨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找到新的思路和新的灵感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共赢局势。
2.3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组建学生团队
高校在学历和培养层面上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教师在教授普通高校大专或者本科生时是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而到了研究生层面就是一个导师带着几个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授课方式已有所不同。那么关于研究生方面,合作型师生关系就要求导师与学生在研究课题时以一个学术团队的形式存在。导师与研究生建立的这一个团队,是以导师为学术带头人的身份参与科研项目或学术课题,导师把重心放在研究生学识的培养上,从而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师生在共同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陪伴、相互尊重与保护,使研究生们时刻感觉到导师是在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在以科研项目为核心的三五个师生群体中,他们会为圆满完成整个项目而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承诺的互动中实现团队共同的目标。在建立的团队学习过程中,有可能是学生走在教師的前面,而教师则会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得到一些启发;有时候则是教师走在学生的前面,学生从教师的提问和表述中体验到一些灵感和创意。这样的合作模式是强调在合作型师生这一特殊关系中,以语言和氛围所产生的无形的力量把教师和学生导入一种思考状态,最终彼此都是受益者。
4.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型师生关系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它的诞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鼓励了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和民主意识;有利于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学生因为身处位置的限制而不敢对教师给出的结论提出质疑的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尊敬老师,有社会地位的差距;在学术讨论中,教师与学生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平等的同领域知识分子身份相互对待,将有利于学生知识层面的提升与新领域的拓展。现如今合作型师生关系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基于高职院校师生关系视角,李海燕,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5-02-20期刊2,86.
[2]高校和合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唐娇华,湖南农业大学2014-06-01硕士.
[3]高校师生关系满意度研究,谢丽丽,江西财经大学2012 -06-01硕士8.
[4]高等院校学习型师生关系研究,杨维,湖南农业大学,2010-06-12硕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