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初期数学教学,有效改善“学困现象”

2018-10-20符秀丽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符秀丽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课改的推进,社会各界对初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初中教育中,数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初期数学则具有明显的基础性,抓得好,学生基础就会打得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对提高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学困现象普遍存在,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围绕“学困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困现象;初期;教学策略

2000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初中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初期阶段的数学学习,学得好,可以帮助学生夯宴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同時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逻辑思维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对于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由小学进入初中的初期阶段,学生有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或者老师在教授学生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没有注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也使得学生对初中数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初期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就出现了落后的情况,这种现象会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带来非常大的麻烦,有必要对这种“学困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当前“学困现象”出现的原因

1.初期阶段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学生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习惯老师的数学讲授方法或者缺少基本的学习兴趣等,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固,对一些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点掌握得不熟练,这些都会对学生后续迅速融人数学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完全建立在以往数学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基础不牢固,这使得学生对老师讲授的新的数学知识不能完全理解,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2.初中数学学习内容量大,速度快,初中的学习相比较来说要轻松一些,学生突然进入初中学习后,没有完全做好相关的思想准备,导致学生在初期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出现了跟不上的现象。同时,初中学习目标性非常明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奔着高考去的,各门学科的学习任务都非常重,数学学习的作业量也非常大,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一旦协调不好,很容易导致“学困现象”。

3.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老师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虽然讲课方式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是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言堂”的现象,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明显不够。针对许多问题,老师也没有给予细致明确的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需要注意的。只有逐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激发出来,主动性也才能得到提高,“学困现象”也才能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二、当前“学困现象”对学生学业情绪产生的影响

“学困现象”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或大或小,这种现象的存在会严重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也非常清楚初中数学的重要性,但是,“学困现象”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整改,那么学生就有可能产生厌学现象,甚至会波及其他学科,无论是对学生今后的高考还是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 “学困现象”必须要得到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并努力从多个方面深化抓好,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三、针对“学困现象”的解决策略研究

1.在初中阶段,老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认识、心理接受等方面的能力,不能像以往那样搞“一言堂”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对于数学题目要允许学生犯错,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表达和学习参与的机会。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深入摸底,掌握学生基本的学习成绩等,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基本的学习记录,这样能够在动态中实现对学生的了解,对于逐步解决“学困现象”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通过以往的分析发现,导致“学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和单一教学模式的存在,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老师还要在课堂上尝试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互动学习中,这对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帮助。

2.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接受情况,对于每一次考试成绩,老师都应当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对于基础不牢固的,老师要尽可能地给予帮助辅导,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这样能让学生及时把薄弱环节补上。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或者不太容易理解的章节,应当放慢教学速度,每一个内容的学习都应当配上专门的练习内容,这样能让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也能提高老师寞际的教学效果,避免一味地追求讲课速度而导致学生跟不上的现象出现。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对课后作业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内容布置上,应当倾向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尤其是一些重难点的再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及时巩固新学到的知识点,老师通过对作业的检查,也能更加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初中数学的“学困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初期阶段教学起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老师从初期数学教学策略等方面抓起,只有这样,这种现象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靳蒙蒙.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勿忘“学困生”[J].好家长,2017( 55)218 - 218

[2]邓武俭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换[J].东西南北:教育,2017(12):00099-00099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