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上好田径课的对策研究

2018-10-20闵书银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验研究农村中学

闵书银

摘要:以华阳中学初一级两个外宿班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田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后对田径程度增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身体素质增强;建议在农村中学田径教学要因地制宜、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淡化田径项目的竞技性色彩,结合生活实际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不同需求、兴趣、爱好,实施主体性教育。

关键词:农村中学;田径课;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2018)02 -0142 -01

1.研究目的

田径是运动的基础,而传统田径课相对于其他球类课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这让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田径,因而在田径课上,很多学生只是马虎应付或装病请假,严重影响了田径课教学质量。在运动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的农村中学,如何上好田径课,让田径课也受学生欢迎,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2.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1)以五华县华阳中学初一级两个外宿班5班和6班为实验对象,共123人。其中男生69人,女生54人。

(2)根据初一级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田径课教案,教案每部分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内容练习形式多样,并淡化田径项目的竞技性色彩,结合生活实际,并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不同需求,实施主体性教育,充分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3)每一教案的内容安排及难度充分考虑到研究对象的运动能力及所能掌握的技能,注重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编造游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学校运动场地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尽量简单易操作,提高学生锻炼的可行性。

2.2 实验方法

(1)教案实施。根据初一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个体差异编造游戏,并淡化竞技性进行备课,实验每周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前后,对受试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实验前后发放问卷123份,都收回有效问卷123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后,学生对田径课的喜欢程度对比

传统的田径课枯燥无味,趣味性又低,所以不被学生喜欢。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前有80.5%的同学根本不喜欢或不太喜欢田径课。实验教学后,根本不喜欢和不太喜欢田径课的同学缩小到39%;而喜欢、比较喜欢和特别喜欢的由实验前的19.51%提升到69.11%。从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3.2实验后,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请假的同学明显减少

通过调查取证,实验前大部分学生因不喜欢上田径课而装病请假。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教学后,两个班的合计请假人数由实验前的平均每节课19人下降到实验后的3人,降幅达到84.2%。这充分说明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3.3 实验后,学生对田径课的评价情况

实验后,发放问卷(多选)让学生对田径课评价,从调查数据可知:有71.54%的学生认为气氛活跃,69.11%的学生认为趣味性高,75.61%的学生认为内容多样;而只有6.5%的认为枯燥单调,4.07%的认为气氛差,8.94%的认为竞技性太高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后的田径课评价较高。

3.4 实验前后学生平均身体素质指标变化

通过对学生实验教学前后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数据可知(平均成績):立定跳远由1. 73米提高到1.97米;50米跑由8.63秒提高到8. 12秒;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由257.3秒提高到229.4秒;男生俯卧撑,女生仰卧起坐由18.6个提高到25.3个。实验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了。

3.5 探索在农村中学上好田径课的对策

根据以上的问卷调查与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显示实验收到的成效是显著的,探索总结出在农村中学上好田径课的对策。

(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不同需求,实施主体性教育。

求知的欢乐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是推进课堂教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不同需求,进行主体性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2)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编造游戏进行,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气氛。

学生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爱好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男生100M成绩,有的学生不需付出多少就可达到13秒,有的学生用尽全力也只能跑15秒的成绩。这种差异往往是后天难以弥补的。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

(3)淡化田径项目的竞技性色彩,结合生活实际教学。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服务。因此在选择田径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与社会上的体育项目相结合,以增加田径教学的实效性。如传统的投掷课偏重技术要领的传授,一味追求远度,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很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手段和素材。而我们淡化投掷技术,在课程目标上以投远、投高、投准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为一举多得。

4.结论

(1)目前在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农村中学,传统田径课相对其它球类项目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这让绝大部分学生偏爱其它运动项目课,而在是田径课,学生只是马虎应付或装病请假。

(2)针对上述情况,进行田径教学实验研究,收到显著的成效。建议在农村中学,田径教学要因地制宜、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淡化田径项目的竞技性色彩,结合生活实际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不同需求、兴趣、爱好,实施主体性教育。

参考文献:

[1] 季浏,汪晓赞,庄弼,走时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徐昱玫.给体育教学增加点”磁性”[J].体育师友,2001,5.

猜你喜欢

实验研究农村中学
足球选项课采用发展性评价实验
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