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泛博物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018-10-20焦世源

知识文库 2018年23期
关键词:区域性昆明旅游业

焦世源

博物馆旅游和文化旅游已成为了许多国家、地区的重要旅游支撑项目,同时也成为了当今旅游业中最受人瞩目与旅游者关心的旅游项目之一。而文化旅游由文化和旅游二者融合而成,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的集中体现。昆明处于“亚洲文化的十字路口”是一个历史丰厚的城市;同时文化旅游也能为这座城市带来自信心和文化凝聚力。城市的文化旅游、博物馆旅游对城市步入文明化相当重要,是这座城市旅游发展的推动力更能为城市旅游创新起到巨大作用。

1 背景

在旅游業高度繁荣的当下,旅游已成为了城市的宣传窗口和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博物馆和博物馆旅游也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着眼点。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认知与分享的重要形式。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与此同时,文化也需要通过旅游来创新、传承与传播。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文化旅游”和“博物馆旅游”,这两个观点是一个城市发展最深层次和最具活力的灵魂。

2 区域性“泛博物馆”旅游与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昆明的文博旅游资源保护、宣传不到位

昆明的文博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保护;以促进旅游发展倒逼文物保护,同时也让那些“藏在深闺人未知”的文物景点展现出来。让世人看到它们,传承和讲述云南这块土地上的传奇故事。昆明市现有的诸多博物馆存在问题,因此本文用区域性“泛博物馆”式文化旅游为引入口;浅议和对比传统性博物馆旅游的不足和区域性“泛博物馆”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优点,让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文物和这些时光使者融入进这一张大的“博物馆网”而构建成区域性的“泛博物馆”体系。具体来说,从昆明城区两大博物馆,辐射到整个昆明市现在还残存的遗迹、遗址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同时佐以昆明市地方志和昆明老人对这些遗迹的回忆,对现在已经不存在的文物进行整理、分析,用现在还仍然存留的遗迹证明原来已经被毁的遗迹;从而丰富研究内容【如武成路上的文庙之于武庙(已毁)和城隍庙(已毁)的关系】。

2.2 区域性“泛博物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这一想法不仅能够助力云南旅游业创新、文化旅游和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同时还能让普通人感受到昆明这样一个受到多方文化冲击的城市所蕴含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更能够让现在一些不起眼的历史遗迹走入人们的视野让区域性“泛博物馆”彰显出它在城市文化旅游中的深厚内涵。

3 区域性“泛博物馆”旅游与文化旅游的开发问题

3.1 什么是区域性“泛博物馆”文化旅游开发?

区域性“泛博物馆”是指以一个地方的博物馆为中心,联系起一座城市的其他文物(古迹、遗迹)而共同组建成的一个博物馆文化旅游体系。而该体系不单单是室内博物馆,要让那些玻璃柜里面被封锁着的文物、喧嚣城市中那些默默矗立着的时光使者、那些曾经雕梁画栋而今已变为断壁颓垣的建筑;让沉睡的文物被唤醒,为这一座城市讲述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让他们诉说前世今生的传奇。让文物说话,让他们来倾诉这座城市的沧海桑田。让一座城市能够带人进入历史;让一座城市讲好自己的故事。同时让那些湮没于历史中,尚未得到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得以为人所知的开发活动。综上所述而提出了区域性“泛博物馆”,进行博物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3.2 为什么要进行区域性“泛博物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3.2.1 现今博物馆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一个新的着眼点,而通过阅读较多文献后我发现专家学者大多都着眼于狭义和单一的博物馆旅游发展,鲜有着眼于广义和大区域的博物馆旅游业发展,并且我们知道单一的博物馆旅游已经不能很好地促进旅游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在新形势和新时代下如果不能做出一系列创新,尤其是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性创新则很可能会对旅游业起到阻碍作用。十三届全国人大同意将文化部与旅游部进行整合,这就证明了文化和旅游本来就不分家,旅游需要文化作为依托和支撑;与此同时,文化也需要通过旅游来创新、传承与传播。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认知与分享的重要形式。这表明,国家已经意识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文化和旅游部的结合有利于实现现有资源的最佳配置与有效管理,为旅游业注入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塑造鲜活的产业形态。博物馆旅游是旅游者出于获得文化愉悦体验和历史审美为核心目的,赴博物馆进行获取知识、研究实物、查考历史物证;增长自身知识,同时提高个人及家庭道德修养的短暂停留过程,并由以上各项所引起的各种社会及家庭文化现象总和。

3.2.2 文献显示,虽然研究区域性“泛博物馆”的学者较少,但一位学者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前人所做的多是单个博物馆或者单一种类博物馆的研究,较少以一个地区博物馆旅游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在这方面拓展研究思路。”这也就提示我们实际上关于区域性的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所作研究较少,且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所做的研究则更少。其实,关于区域性“泛博物馆”式文化旅游做得最好的是古都西安和首都北京;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两个地方没有西部地区较好的自然风景,却具有相当深厚浓重的历史气韵!这两个地方旅游业为什么可以发展地如此红火?就是做到了区域性“泛博物馆”的文化旅游。它们不单单是依赖一个省的博物馆,而是将当地具有历史特色的文物(遗址、遗迹)与旅游相结合起来。把一个个的历史遗迹联结起来,形成一张大型“博物馆网络”,同时发展一个城市的整体性文博旅游事业。现在许多博物馆有“就展示展品而展示展品”之嫌,且大多数博物馆以建筑物的模式存在着。但“泛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则是以现在已经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博物馆为基石;同时对那些有潜力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区域。在这里我们不妨看一下美国著名的大都会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它们已然成为了世界各地旅游者赴纽约和伦敦必定参观的景点之一。历史与人文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气质所在,这种历史与现代的冲击、碰撞呈现出的是一种复杂交融且单纯动人的美感。学者吕砚曾提出“当代文化旅游活动与博物馆密不可分”、“博物馆是重要的旅游项目”;因此,我愈发感觉到少有专家学者对云南昆明的整体区域性博物馆开发做研究和探索。有的人认为昆明作为西南边陲恐怕历史不会久远,但实际上昆明的历史是相当丰厚的。因此,本文立足于昆明现今仍然留存的诸多文物古迹,并参照云南省和昆明市的地方志对昆明市区域性文博旅游资源开发做出一定的研究。

4 区域性“泛博物馆”旅游与文化旅游开发的观点和建议

4.1 区域性“泛博物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观点

云南的旅游应当有所创新,更必须创新,最好的是突破性创新。文化作为旅游的一个创新窗口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新的方向。近期,我赴北京考察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并且得到了许多启示,国博就是能够和周边的故宫博物院等几家大型博物馆联合开发并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而不是一家博物馆单一地发展,形成了一个片区博物馆的有效结合。也就是说,将整一个北京城看作是一个大型博物馆,之后将这些博物馆散点整合成了“博物馆网”。甚至可以说透过国博形成的已经不是单一的北京“博物馆网”而是更为宽泛的全国性“博物馆网”,各地辅佐中央性质的国博,而国博也促进了各地文博事业和文化旅游的发展。相当于北京已经形成了一条走文物和文化的旅游线路。反观昆明,博物馆经营惨淡;同时也没有见到过以团队形式对云南省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旅游线路。昆明市现在正处于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时期,文明源自文化、文化反映文明。如果不能将昆明的文化传递出去,则何以证明昆明的文明?文明的出现是对历史的回望,现在昆明洗马河历史景观已经呈现在市民面前。同时经过整修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则是可以和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相媲美的博物馆,其历史性、教育意义不亚于这些国家级博物馆!在翠湖这个旅游热门载体的承载下便可以形成一张“博物馆网”更可以形成一个文化旅游圈,以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创新;同时也推动昆明成为能够立足于时代和文化旅游的“文献明邦”。

4.2 区域性“泛博物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因为许多人不能够理解区域性“泛博物馆”,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的建议。一个个文化遗迹是一棵树上的果子,这些果子有的甜有的酸,味道绝不相同。但是这些果子都是出自同一棵树,在一个地方的文化基调上成长起来的。因此区域性“泛博物馆”的开发就是要让游客知道是谁(这里的谁是广义的包括:战争、宗教等)在这里种植下了这样的“文化苗”。为什么这里的果子是这个味?是因为什么人物的出现吗?是因为什么历史事件吗?文化之果总有出处,味道的形成也总有原因。把这些文化掌故、歷史沿革与当地的风景结合,便是一个可以创新之处。譬如丽江的旅游如果只是风景则略显单薄,如果只是东巴文化也会让人觉得乏味沉闷;二者合一才显得相得益彰、浑然天成。昆明的文化旅游,如果要做文博旅游开发最重要的就是将具体的博物馆和这一片区的文物古迹联系起来。让物质与精神上的历史掌故相结合;以物衬景、以景讲物,改变传统观念中“物为中心”的博物馆旅游。文物古迹因为战争、城市的扩张因此完整保留下来的并不多。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为数不多的文物中解读出许多信息,比如以翠湖为核心可以辐射到洗马河、五华山、逼死坡、金殿这就是一部明朝的云南历史。而以忠爱、正义二牌坊为主线延伸到赛典赤·赡思丁衣冠冢则反映了元朝的云南历史。而以昆明市博物馆——古幢公园为主线便可反映南宋大理国的奇特历程和滇密阿吒力教的特殊历史。但这些都是可以形成旅游线路的景点与博物馆,更是一种能够将博物馆与景点串联的方法。比如最后宋朝这一条“妙香佛国”的路线不仅整合了昆明的旅游资源,还将大理也拉了进来;这就是一条较好的旅游线路。与物质文化遗产并存的还有记忆遗产,它也是一种遗存。由于人口的扩张,许多原有的河流和街道都被填塞或改名,就比如昆明有一条鱼课司街,就是靠近河流和市场以便利那些往滇池打渔归来的人可以上缴赋税,而如今只剩下了一条街。但这段历史便可以和大观楼做一个串联;同样昆明作为普洱茶的转运地和最大的集散中心,根据历史记载明太祖因为战争需要、控制茶叶进入蒙古地区为由,设立茶课司。但而今茶课司早已湮没于历史,只有名满天下的普洱茶留存于人间。这些都是可以融入旅游的文化,而普洱茶博物馆同样可以与普洱地区的旅游串联。让普洱茶在游客的购物中出现既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够让这样的文化产品讲出云南历史、说好昆明故事,何乐而不为呢?真正让区域性“泛博物馆”活起来、立体起来。让博物馆文化与旅游水乳交融,走一条新时代的旅游发展路。从而增加游客的游览体验,促进云南博物馆、文化旅游。创立起真正属于云南的区域性“泛博物馆”旅游线路。

5 结语

区域性“泛博物馆”的开发是云南旅游创新的一种新形式,之前也没有前例。更没有人考虑过在昆明做这样的实践,但我认为区域性“泛博物馆”是一辆汽车上的司机,它是灵魂上的反映;而当地的风景则是那辆车,是躯体上的承载。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二者高度配合,司机的素质都提高了那么创新之车才能在旅游发展之路上平稳的行进下去。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区域性昆明旅游业
Task 11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临夏州一次副高外围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
2016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
加强跨地域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