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尝试课程“融合”,推进英语拓展性课程的开设

2018-10-20戴达飞

数码设计 2018年7期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课程融合学科素养

戴达飞

摘要:当前,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中学的英语课堂。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手册》的学习,根据七八九年级的学生特点,结合本校开设拓展性课程的现实情况,探讨尝试推进拓展性课程的开设。从课程的不同层面,尝试推进拓展性课程与基础性课程,校本活动,各学科之间的课程融合。以此,能对处于课改的一线教师引发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课程融合;拓展性课程;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07-0216-02

Abstract: at present, a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o develop students' core literac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English classes of middle school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in zhejiang provinc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of grade 789, combining with our school courses in expanding the reality, try to advance the expanding courses opened in are discussed.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curriculum, the author tr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extension courses and basic courses, school-based activities and courses between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 this way, teachers in the frontline of curriculum reform can trigger certain thinking.

Key words: curriculum integration; Extension courses; Science literacy

學科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化的教育趋势。在欧美国家备受推崇的“STEM”理论,其核心就是体现各个学科的融合。英语拓展课程中一个英语歌曲的学习,我们可以分别从歌曲的欣赏,语言的涵义,节奏和韵律,歌手的生平事迹等方方面面进行探讨。学生在课程的活动参与过程中,把各个学科以及各项学习技能加以有效结合,实现多元的发展。这就是“融合”。

1 拓展性课程的理念概述

在对《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手册指导手册》(后面文章中简称《课改指导手册》)的学习过程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三个关键词,即选择、课程整合和学科素养。它们也是对于开设拓展性课程的理念进行了最为概括的论述。

关键词1:选择

《课改指导手册》中指出,拓展性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让学生学会选择”,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及早了解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掘自己的潜能、培育自身的特长,为将来选择合适的高中和规划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学生多了选择的机会,有了选择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慢慢知道自己会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去行动。同时,选择是双向的,这为之后老师在选择开设课程和融合课程的实践中,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2: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实施指课程内和课程间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整合,也指实施过程中课内外的整合。

课程的整合为课程的“融合”和实现英语课程发展的整体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3:学科素养

全面的课程建设,深化学科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育人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是推进英语拓展性课程的最终目标,也为此指明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

2 对于开设拓展性课程的疑惑和思考

针对这几个理念支撑的关键词和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我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推进我校的英语拓展性课程的“开设”。之所以用了“开设”一词而非“开发”,因为开发于现在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也不够成熟。对于课改,说实话,我是有些不安的。比如,最为直接的,文件中规定,开设拓展性课程后,以学年为单位,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7-9年级20%左右,平均每周为6~7课时。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每天埋头于认真批改作业,抬头思考上课效率,80多个学生陀螺转的老师们,这增加的课时量该何去何从?况且,教师会经常有些事务性的工作,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作为课改的主体,如果无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课程的关系,那么改革的成效又该如何体现?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来开展拓展性课程,我会倾向于哪些课程?

答案是:我自己感兴趣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增加过多工作量的,以保证基础性课程的实效。

在课程的开设上,我查阅了一些地区和学校的课程经验,考虑我校是否可以采用课程“融合”的方式,来推进拓展性课程的开设!结合我校现有英语课程的学科特色,发挥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并共享开设经验,减少重复劳动,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这也是我作为英语教研组长本学期以及接下去课改中推进拓展性课程开设的工作目标。

3 英语学科素养与拓展性课程开设

对于英语课程来说,改革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对于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

北师大程晓堂教授指出,“在大部分中国学生眼中,英语只是一种语言技能,其实他们只关注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价值,没有全面把握英语作为一个学科的育人价值。”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是核心,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语音、词汇、语法层面,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其中还有对于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要求,如阅读语篇中对于“阐述”、“评价”、“分析”“比较”、“理解”、“区分”,与读者文本互动等,这些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英语拓展性课程,它的目标就在于能够实现其语言的价值,帮助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从这个目标出发,根据拓展性课程的分类,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其他地区的有效经验,我大致罗列了一些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选择学习的英语拓展性课程。

拓展课程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知识类,兴趣特长类和实践类。根据不同的类别,考虑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语言的运用能力,选择性地开设英语拓展课程。

4 英语课程内和课程间的“融合”尝试

考虑到我校在开展拓展性课程前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每年固定的英语文化节活动及其他节日活动。我认为,在拓展性课程分类的基础上,我校已经具备了尝试课程的融合的基础。结合本校英语课程特色,开设拓展性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协助学生学会选择,帮助培养英语的学科素养,实现育人的目标。

4.1 英语拓展阅读课: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融合”尝试

目前我校已经开展英语阅读课,但是对于系统的阅读课的开展仍然存在一些系统性的问题。

本学期的重点可以放在阅读策略的培养上,先让学生有充分的输入。教师不只为“教学”而教学,而是能够挖掘文章背后的意义,理解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且“以理解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真正具有熟練阅读技巧的读者。

尝试把英语阅读课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英语拓展阅读课上,围绕阅读语篇来设计听、说、读、写、看结合起来,实现对阅读篇章整体的把握。能够在阅读课上持续观察和反馈学生的阅读行为,在评价中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并非可以无限延长的,有了拓展课程,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在拓展课中得到更多的关注,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

对于这类知识类的拓展性课程,我认为教材的选择还是很重要,需要一定量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而且也需要有可操作的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才能保证阅读课的开展实效。

《美国中小学拓展读本》是我校现有的阅读资源之一。这套丛书的阅读内容广泛,目标很明确:Reading for information, 它注重于学生阅读信息量的增加,属于知识类拓展的范畴。实例中的这篇文章是关于“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的内容。从Angela与朋友的产生冲突一个故事引出沟通的问题,然后自我反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良好沟通要点,并把它运用于日常交际的生活实践中。整个阅读的脉络清晰,让学生和教师可以在教学的互动中不仅学习内容,而且更好地进行育人的指导。

4.2 “i + 1” 校本英语拓展课程:拓展性课程与校本活动的“融合”尝试

每年5月份的英语文化节已经成为我校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成果展示的一个平台。开设英语拓展课,是否可以考虑与校本特色活动进行融合。我认为,拓展课程的开设与实践需要一个完整的实施和实践过程。我校的英语文化节是“1”,即课程的结果呈现;拓展性课程是“i”, 这个参数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和英语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而定。

如本学期八年级开展英语趣配音的活动,相应的拓展性课程围绕配音的主题,确定课程的纲要和实施方案,并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模仿、跟读喜欢的视频(最新最热的美剧、动漫作品、歌曲等不同的视频资源),从开始第一课到最后英语文化节的活动展示,成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开设的一个实施过程和活动展示评价结束后,也可以通过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后期跟进和完善。

4.3 学科间的“融合”课程

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尝试不以拓展英语学科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而是实现学科融合或者非核心语言技能的精细化。这尤其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以前甚至在英语课上被边缘化的孩子,也可以充分地参与进来。比如英语书法课程,可以让一部分孩子的英语单词不仅写的规范,而且写的漂亮。还可以设计字母和单词,制作英语海报等。我搜集了一些成果实例,这些实例中的孩子发挥自身的特长,激发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爱上学习英语。当然,孩子对于英语学习选择的机会也更多了。

5 对于拓展性课程开设的后续思考

对于开设拓展性课程“融合”的尝试,还有课改的一些初步的想法,仍然需要在课程开设的具体实施中得到检验并且跟进。同时,我也知道在推进拓展性课程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大班开设课程还是小班?是单独开班还是集体开设?学生走班制是否会产生课程秩序的混乱和造成教师课堂管理的困难?如何实现学生课程选择的均衡,保证学生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如果学生被安排到不喜欢的课程该怎么处理?等等......

诸如此类的新旧问题,在拓展性课程的开设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既然课改已经势在必行,那么我希望能够边实践边思考,老师们可以互相交流课程经验,并且通过不断加强研修学习,使课程的开设以至课改的实施收到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手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课程融合学科素养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