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视角下生态城市案例的生态话语分析
2018-10-20林安娜
摘 要:生态话语分析通過反映语言和其他生态现象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语言与周围世界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对生态文本进行话语分析,有利于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在当今社会,人们不断地探索新的人类住区发展模式,“生态城市”渐渐被大众熟知和接受,生态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对城市建设意义非常。因此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运用评价系统中的态度系统对30篇来自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国际生态城市研究计划所关于全球生态城市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旨在探寻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以提倡创建生态保护性语篇。通过对生态城市案例的生态话语分析,有助于促进人们审视自己在城市中的行为,转变自身的非生态思想,提高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生态环境意识,以传播倡导生态和谐的绿色生态观,从而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案例;生态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视角;评价理论
1.引言
伴随近几十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来临,人们愈发关注与生态相关的问题,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和生态食品等词汇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生态城市在绿色旅游、生态酒店的热潮中应运而生,不仅通过城市创建为人们提供舒适环保的城市居住条件,同时致力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适用语言学和实用语言学理论,它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分析框架。Halliday认为,语言是用来创造意义、建构现实、认知世界和识解人类经验的工具和媒介,人们的话语反映并影响着他们的所思所想和一言一行(Halliday,2001)。生态城市案例作为一种报告性宣传语篇,在城市生态文明创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对生态城市案例进行研究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态城市案例为市民提供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信息;第二,生态城市典型案例能够有效地塑造生态城市模范形象,为全世界的城市发展提供生态模板;第三,如同广告一样,生态城市案例在推进城市旅游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生态酒店案例报告能够通过话语形式转变人们的思想,从而形成全新的生态意识。因此本文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从来自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国际生态城市研究计划所关于全球生态城市的调查报告中根据地区划分最终选取30篇调查报告,运用评价系统中的态度系统对其进行系统的、多维度的分析,从而探寻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以期增强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生态意识,从而促进生态城市的创建和语篇和谐语言生态的建构。
2.理论基础
(1)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语言学作为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产生的学科,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话语分析由于没有具体的分析模式,所以大多数学者常借助批评话语分析的路径和方法来分析生态文本(戴桂玉、仇娟,2012)。但是辛志英、黄国文(2013)指出,批评话语分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话语分析,虽然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差异。系统功能语言学能够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完整的理论依据,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以及处理具体语言细节的工具(赵蕊华,2016)。因此,本研究将试图在系统功能视角下对生态城市案例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有利于生态报告语篇和谐生态语言的建构,转变人们在生态城市创建中的生态思想,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与读者形成联盟的各种方式(Martin & White,2008)。Martin在评价理论中提出了态度系统,它包括情感的反应、行为的判断和对事物的评价。三者分别对应于态度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情感、判断和鉴赏。情感指的是人们的情感反应和性情,它关注于情绪反应和倾向。判断是指对人们的行为举止进行评价,可以分为社会认同和社会约束。鉴赏是指对自然现象、事物状态和人的评价(辛志英&黄国文,2013)。因此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从态度资源对30篇生态城市案例的语言特征进行分类和统计,通过分析生态城市案例中语言的非生态性特征及所体现的意识形态有利于增强人们在生态城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意识,从而促进生态保护性语篇的创建。
3.生态城市案例的生态话语分析
3.1生态城市案例的态度资源分析
本文对30篇生态城市案例语篇中语言特征,即态度资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数据:
由表1可见,在所选的30篇生态城市案例中,态度资源共有189处,其中鉴赏资源有141处,占整个态度资源的74.60%,判断资源有26处,占13.76%,情感资源有22处,占11.64%,且整个态度资源中共有188处都为肯定意义,仅只有1处为否定意义。这是因为生态城市案例作为介绍性文本,其宗旨是需要向市民展示生态城市的正面形象,通过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来号召人们共同建设生态城市,因此这就意味着这20篇化妆品广告中的态度资源主要是对其城市在建设中的鉴赏和评价,且多为肯定意义,而1处否定意义的作用也是为了烘托肯定意义。其次,从表1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鉴赏资源中,反应和价值所占的比重较大。前者主要是为了引起市民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积极反馈,后者则是侧重描述生态城市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和意义,但两者的频繁使用都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生态城市的向往,从而号召市民共同携手改善自身的居住环境,共建生态家园,生态城市。在生态城市案例中,价值资源的频繁使用是为了突出该生态城市所具有的优点。价值资源中,该案例使用 “ecologically friendly”、“harmonious” 等词借此突出该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从而向人们展示其城市所具有的的生态性和环保性。
3.2生态城市案例中的生态思想
Stibbe(2015)曾明确提出自己的生态观,即“生存”。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肯定所有的物种(包括人类和其他生命形式);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作长远打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当下;要认识到环境自身的极限性,一旦人类的消耗超出了自然资源自我更新的能力,那么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应该进行资源的合理、重新分配,尽量做到平等、公正;要强调复原性,因为生态破坏现象已经存在,而工业社会的发展必然会造成更大的破坏。这也是本文所遵从的生态哲学思想。因此,本文通过生态城市案例语篇中的态度资源,分析其语言特征,从而阐释生态城市报告中的语言的使用是如何反映生态思想和操纵人们的生态意识,从而促进该语篇和谐语言生态的构建。
(1)突出人類对生态城市建设的贡献
在案例中几乎将生态城市的建立和发展都归属于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市民的共同合作,而忽视了其他生物所做的贡献,例如:“The development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small settlements”。在这30篇生态城市案例报告中,所有的作者都重点突出各个生态城市建设中贡献最多的人类活动,强调每个生态城市的人为建设特点,但却忽略了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某些生物很可能会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而濒临灭绝。Stibbe(2015)强调要尊重一切生命形式,人类和其他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有存在着的物种都是值得被肯定和尊重的,案例中过多地肯定了人类对生态城市建设的贡献度,大量否定了其他生物对于生态城市和生态系统的贡献度,这将不利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违背了Stibbe(2015)的生态哲学思想。
(2)过多以人类价值为中心
在案例中过多地以人类利益为中心,将其视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价值和道德评价的依据,一切对人类有用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因此导致人类与其他生物产生等级区别,差别不断扩大。在这30篇生态城市案例中,虽然广告商多采用“生态友好型”等词汇来形容生态城市,但是实质上还是以市民为中心,而忽视其他的生命形式。例如:“This self-styled ‘universal city in the making focuses on bringing together people to live in an ecologically friendly way.”从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该案例虽然重点强调其生态友好型的居住方式,但这只是针对“people”提出的,而不是针对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
4.结语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30篇生态城市案例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生态城市的宣传性质决定了其报告中态度资源使用频繁,且多为正面的评价,以此号召人们共同携手创建和谐友好的生态城市。第二,通过对生态城市案例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该案例中较多使用正面的判断资源以此突出生态城市的生态和环保的建设目标,但却只突出人类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贡献,而忽视其他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存在价值和贡献,并且在衡量生态城市的存在意义时也只以人类价值为中心,忽略生态城市对生态系统多带来的危害。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生态城市案例语篇进行分析,增强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环保和生态意识,也希望研究者在撰写生态城市评估报告时能对整个生态系统加以深入思考,从生态和环境出发树立健康和谐的生态思想,规避非生态语言特征,这样才能促进语篇语言生态的和谐构建。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a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45.
[2] Martin J.& White P.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35.
[3] Stibbe A.Ecolinguistics:Language,Ecology and the Stories We Live by [M].Oxon & New York:Routledge,2015:183.
[4]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林安娜(1993-),女,贵州遵义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生态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