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备课策略
2018-10-20甘宏博
甘宏博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它具有的独特辩证性和逻辑性对学生形成发散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论环境如何掌握数学都成了很多领域的必备技能。但是目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预期相比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初中应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教师应当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课堂备课,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保证初中数学课堂能够形成全面创新的氛围。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课堂 备课策略
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全国名师与陕甘晋三省优秀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观摩研讨会,听了专家的报告和名师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感觉自己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我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好好消化,要不断借鉴、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今天我用《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备课策略》作为我汇报的题目,就这次学习后的感受,谈三点自己的体会:
一、数学究竟教什么?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会遗忘的,而终生受益的却是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数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思想方法,能力素质三个方面,三者的关系:知识是载体,思想方法是核心,能力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苹果是有营养的,而营养是看不见的,教学要关注那些看不见的营养。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教给孩子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即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例如《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中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教学要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二、针对不同课型怎么教?数学课型只分三种:概念课、习题课和复习课。概念课以前的教学流程:一个定义,三点说明 ;一道例题,三个练习。新概念课教学流程:概念的引入,概括,明確,辨析,巩固和应用。把概念的练习一定放在第二课时。习题课流程:预习+展示。预习即自主学习,预习的形式应该是自学与交流的结合。预习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生成质疑。无论预习什么内容,都有懂的与不懂的,把不懂的找出来,准备“对学”与“群学”。预习重过程轻结果,重体验轻对错,不求结论正确,只求认知冲突深刻、鲜活。 “会学”永远比“学会”更重要。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走进高效课堂的“金钥匙”。第一,展示要依据学情,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但生成空间较小的,比如定理、定义一般不做展示。第二,展示的方式也要多元化,比如抢答式、书面展示、板书展示等。展示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和向其他人讲授。复习课应重视知识结构的建立和思想方的归纳。
三、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一个主题,突出一个主线,侧重引入环节的教学设计,侧重讲练环节的教学设计。主题是重点,主线有明线和暗线,明线是知识,暗线是方法。情境引入的目的是学生以后遇到该怎么做。数学无论哪种课型都少不了讲和练。 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练在讲之前”: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交往。练在讲之前,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 “练在讲之前” 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求知的无穷乐趣。我们要用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学生学习数学最兴奋的时候就是他们通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
2、“讲在关键处”:一是以学生的学定老师的教,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启发,而不是以教代学;二是确保能够腾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两天的培训,使我感受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名师的课堂设计,名师的语言艺术,名师的数学素养和功底,到处展现名师的魅力,他们带给我们教学新理念,新方向,值得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思考。课改之路很漫长,我们正处在课改的边缘徘徊,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新问题,新思考,放胆课改的步伐,以新的姿态去面对以后的课改之路,只要我们用心去付出,相信我们也会像这些名师一样收获着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参考文献】
【1】杨世明. 浅谈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策略[C]// 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论文集.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