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探析

2018-10-20杨惠文

文理导航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素养

杨惠文

【摘 要】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史料实证是重要的素养之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史料实证,才能够实现对史实的理解与解释,同时也是对史实进行评价的重要基础。所以,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升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

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经过修订之后,直接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囊括为几个主要部分,而在其内,史料实证作为核心方面,利用可信的史料,就可以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再现。通过这一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并且认识其独有的思维品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历史理解和解释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

(一)调动学习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与解读可以让历史史实变得更加的丰富,从而帮助学生真正走入历史世界,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对“既定的”历史史实进行讲解和复述,那么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就只能成为机械化的记忆,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史料的搜集、分类、阅读以及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渊博与广阔,那么就可以深入的理解历史,从而调动学习兴趣,积极帮助学生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二)提升历史的理解与解释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为了记忆教材内容当中的历史史实,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史实和问题来进行相对应的分析,从而将存在疑惑的历史问题逐一解决,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问题的解决能力。曾经,汤普森先生说过:历史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要将历史事件本身情况或者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给表述情况,而是要将重点放置在历史的認识方面。并且最为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知识的反映与获取方法。之后才是触碰历史探究的实际成果,也就是发展情况。

(三)养成证据意识与实证精神

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虽然有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解读史料,但是也不能解释的太过于随意。基于史料的分析与解读,还应该拥有可信的证据与严密逻辑,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意识以及实证精神。

历史的证据意识, 其本身也算作为人文素养的一个方面。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求真”和“求实”的证据意识非常的重要, 这也是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证据意识的培养以及实证精神的培养,都离不开史料的搜集、分类与整理。当学生利用可信的史料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之后,就能够实现对历史史料的合理解读。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史料实证素养,才能满足新课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史料教学观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其本身也是实施者与组织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首先就需要转变教师自身的的教学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史料教学观。

正确的史料教学观,其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来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认识。在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就需要树立史料教学观,利用有效的教学观来满足教学实践。在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还要懂得打破教材方面的限制,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证和辨伪,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品质和思辨意识,最终在实践之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正在讨论与制定之中。我们可以预判: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逐渐从原本的“三维目标”转移到“历史核心素养目标”。这一发展变化,就是对新课改理念的最好呈现。

如,在《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的相关学习中,针对“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就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第一,利用表格、时间轴等方式,将其发展与变迁的过程梳理出来。第二,对于相关的史料进行搜集与整理,从而找到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主要原因,并且分析发展中的特点。第三,按照所搜集的史料与教材内容,了解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特点,从而了解重农抑商的政策和影响。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就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在训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融合了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目标制定,就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去,其本身也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三)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1.史料整理

如果是学生本身搜集的史料,不仅混乱,而且非常零散,这样就会影响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之中的直接使用,所以,还需要针对史料进行合理的整理。在整理史料的时候,可以考虑到按照史料的性质来进行分类整理。

在搜集与整理史料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性质将史料划分为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并且将搜集的史料按照这一些类别进行合理的划分。但是在使用这一种分类整理方法的时候,对于史料的多样性难以揭示。所以,还需要引导学生细致的划分史料。如,针对文化这一类别,需要划分成为文学、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按照体裁,则可以将文化划分为小说、诗歌、散文、喜剧等。通过史料分类的进一步细化,就可以在呈现史料的一般性与多样性的基础上,将史料的特殊性完全呈现出来。

如,在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中邓小平理论相

(下转第71页)(上接第69页)

关知识学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邓小平生平事迹的史料进行搜集,按照不同的定制,可以将邓小平一生的事迹划分为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几个方面,并且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首先,第一个小组负责政治史史料方面的搜集。其次,第二个小组负责经济史史料的搜集。最后,第三个小组负责文化史史料方面的搜集。这一种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实现了高度的同步,这样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点,并且能够取得明显的呈现。

2.史料考证与辨伪

针对史料考证与辨伪,可以选择求源法进行分析。对于史料真伪的考证,还需要对史料的最初来源进行查证,确保其可信度。一般来说,针对相同的内容,或者是相同的主题,首先需要考虑到时代最早的、最接近史料呈现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记载。相对来说,原始的史料是非常准确的,同样史料记载真实性较高。但是后世的传抄资料容易出现错误,并且史料也是模糊不清,甚至还可能出现面目全非的问题。

如,在唐朝以前的历史学习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将《资治通鉴》作为史料,来对历史进行考证。在这一环节,我们就需要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尽量把握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另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追问学生:为什么没有引用其他的文献呢?是不是只有《资治通鉴》之中才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呢?如果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的主题定格在汉武帝这一个人物上,学生就可以通过更多的史料来进行证实,当然,《资治通鉴》也应当包含在内,不过因为《资治通鉴》本身属于北宋时期所编订的史书,虽然也有关于汉武帝相关的历史史料,不过大部分都是按照前代的文献典籍编修形成的。相比之下,我们可以利用接近于汉武帝生活的文献典籍作为研究汉武帝的主要依据。另外,针对所使用的文献史料,则可以偏向于《汉书》《史记》等历史文献,在这一部分书籍之中所记录的史料更具原始性,相比而言,其可信度也就更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无法离开史料的运用。史料,其本身就是通往历史真相的桥梁,也是对历史认知与理解的基础所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不能忽略历史学科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作用与意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触历史知识,帮助其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仲.例谈“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中的涵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7(08):15-17

[2]吴美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D].鲁东大学,2017

[3]杨莲.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王伟星.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洞察力的培养[D].扬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中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