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沟通合作机制探索

2018-10-20林秀丽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辅导员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有效沟通合作的必要性,从沟通合作的主体、客体、方式、内容、制度环境等方面分析沟通合作失效的原因,并从目标、原则、载体、内容、支撑等方面提出构建沟通合作机制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专任教师 沟通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102-03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有效沟通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贯彻“三全育人”重大部署的必然要求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意见》和《纲要》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也对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在“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格局中沟通合作、协同发力提供了必然性依据。

(二)助推高职院校“育人四赢”的必要举措

对高职院校院(系)来说,全体教师投身“三全育人”工作,有利于增强院(系)凝聚力和全体教师的服务意识,对院(系)基层党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各项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对辅导员来说,与专任教师沟通合作、协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破解辅导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窘境,提高辅导员的角色协同能力和育人效果。对专业教师来说,与辅导员积极齐抓共管、协同育人,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有利促成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学生来说,“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使得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关心,有利于增强对院(系)的归宿感,培养爱校情怀;在专业学习上得到帮助,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促进班级凝聚力养成;在人生道路上得到指导,有利于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明確定位,提升人岗需求匹配的就业竞争力。

(三)应对生源结构变化新困境的重要抓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有关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精神,各高职院校逐步拓宽招生渠道,生源构成日益多元化,主要生源类型包括:一是通过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的普招生;二是高中毕业生通过学校(联盟)测试,不需要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单独招生录取生;三是与中职学校合作办学录取的“2+3”五年一贯制中职直升高职的学生;四是普通职业中等学校(含技工学校)通过学校(联盟)单独测试录取的学生。当前,各高职院校通过后三类录取的生源数逐步提高至学校招生总数的50%左右。多元化的生源导致学习能力、学习动机、自律性、自信心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给各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此,加强辅导员与专任教师的沟通合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沟通合作失效的原因分析

(一)沟通合作主体的地位不平等导致育人目标错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2004年就以意见的形式明确高校所有教师都负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也都对全体教师“三全育人”做了明确规定。可见,辅导员、专业教师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力量,二者的地位平等。现实中,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辅导员模糊的双重身份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庞杂烦琐,角色不清,地位边缘化;而专任教师在高职院校里常被称为“技术骨干”,被赋予较高的价值地位。地位的不平等,容易导致二者出现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的育人目标错位。

(二)沟通合作客体的新特点带来协同育人新挑战

前面谈到,生源构成多元化带给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挑战,而这种挑战不仅体现在多元化带来的学业水平、自制力等方面的差距,还与这个群体本身的特点有关。当前的高职学生大多出生于1995年后,他们有着极为特殊的成长环境和个性特点,他们的行为表现略成熟,抗挫心理却相对脆弱;自我意识强烈,精神却迷惘而空虚,崇尚虚幻的二次元世界;思维活跃,但圆滑背后隐藏冲动。这些个性鲜明的学生往往对传统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不认同不接受,辅导员、专任教师也频频表示无法理解现在的学生到底想要什么。如何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诉求,探索出辅导员与专任教师沟通合作的有效模式,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三)单一僵化的沟通合作方式降低协同育人有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单向说教灌输的方式,存在学生被动接受、形式陈旧等不足,导致学生兴趣不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严重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而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沟通合作方式更是单一僵化,集中体现在学生出现学业纪律方面问题时的相互配合,且缺乏后续的跟踪反馈。这种单一僵化的沟通合作方式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如何改变传统由辅导员为主的单一说教模式,探寻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齐抓共管、沟通合作的协同育人新策略,共同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和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思考题。

(四)低层次的沟通合作内容影响合力育人成效

全面深刻地认识教育对象的特点,准确把握他们的痛点和困惑焦点,进而在日常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育人成效的重要前提。然而,一直以来,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靠辅导员去做,教学工作由专任教师负责,岗位职责决定了二者常常在自成一体、互不重叠的教育实践和空间里对学生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教育,缺乏信息沟通和共享的平台,二者常常出现信息屏蔽的现象。辅导员不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体系、专业发展,专任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个性需求。对同一名学生,二者可能给出截然相反的评价。信息屏蔽带来了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只在信息共享区和可交流区进行低层次的沟通,比如学生的课堂考勤,而忽视对于学生的深层次需求的高级沟通。

(五)沟通合作制度环境缺乏降低协同育人实效

各高职院校普遍缺乏鼓励辅导员与专任教师沟通合作、协同育人的制度环境,集中体现在职责界定、考核机制和职称评定机制方面。各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的职责界定一般是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者,重点工作是学生的思想解惑、心理辅导、资助、党团、就业等工作,部分高职院校的院(系)竟明确禁止辅导员行政兼课;在考核机制上,普遍采用“学生评价+院(系)评价+学生工作处等职能部门评价”模式,并围绕职责内容提供层级支撑考核材料。这些都让本该在专业化、专家化路上努力奋斗的辅导员有心无力。对于“业务一把手”的专任教师,高职院校的考核机制普遍采用“学生评教+院(系)评价”考核模式,对于专任教师的德育功能没有细化的考核标准和行为约束,甚至有些专任教师为了在“学生评教”部分获取高分而降低课堂纪律、成绩评定的标准;在职称评定上,“唯核心论文、唯基金课题、唯发明专利”的倾向更是让专任教师把重心落到个人教学和科研成果的积累上,忽略了教学育人的职责。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各取所需、各自作为,而没能在共同育人问题上实现深度沟通。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沟通合作机制的构建思路

(一)以学生成长性发展为沟通合作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人的工作,育人的核心是学生的成长性发展。辅导员与专任教师的沟通合作、协同育人要坚持把“育人本位、以生为本”作为价值主张,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物化思维,把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解决学生的困惑痛点和实现学生的成长性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把握学生的思想水平、心理状态、认知程度、接受需求、接受能力,量体裁衣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以平等理解为沟通合作的原则

奥斯古德—施拉姆沟通模式提出,在沟通过程中,“编码者”(即信息发送者)和“译码者”“释码者”(即信息接收和理解者)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双方要在人格上平等相待,积极交流信息并理解对方。换句话说,沟通合作的原则就是地位平等、真诚理解。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在沟通合作、协力育人过程中,要树立“同是‘三全育人战略格局中重要且平等的教育主体”这一理念,以平等、理解、坦诚、尊重的姿态,围绕高职学生的特点,共同探索既发挥所长又协同配合的“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新模式。此外,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对待育人对象也应坚持平等理解的沟通原则,充分理解和尊重高职学生的特点,用平等对话的姿态引导他们认知自我、走向成熟,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订制育人方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以导师制为沟通合作的重要载体

辅导员与专任教师由于知识结构、岗位分工、教育载体等原因,决定了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无法担起面面俱到的育人职责。因此,必须就二者沟通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结合寻找一个平台或载体。笔者认为,导师制就是二者结合的最佳载体,即将学生与辅导员、学生与专任教师建立联系,在各自擅长领域发挥育人功能。在具体形式上,赋予辅导员生活导师的身份,充分发挥他们最贴近、最了解学生的天然优势,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成绩、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家庭状况等总体情况和具体细节,与专任教师充分沟通交流,制定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赋予专任教师学业导师的身份,充分发挥他们扎实的专业背景、丰富的企业资源和深谙行业发展特点等天然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好学业指导、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育人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四)以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沟通合作内容

辅导员与专任教师要充分依赖导师制这一载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政治素养教育、心理疏导、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育人工作。一是加强政治素养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每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导师要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向学生宣传党的知识,并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吸引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解惑工作。导师通过深入宿舍、谈话谈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养成。三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着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导师要积极帮助学生科学进行自我认知、专业认知和职业认知,帮助他们分析行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和制订行动计划,并指导学生借助各类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提高。四是助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要发挥所长,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树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方面精准发力。

(五)以完善的制度环境为沟通合作支撑

首先,树立正确理念。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要正确认识到,全力推进“三全育人”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的重要抓手,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并将这样的理念入脑、入心,以积极的行动自觉践行“三全育人”使命。

其次,职称制度改革。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全國各地纷纷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广西从2018年开始将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到用人主体单位,由用人主体单位探索开展自主评审试点工作。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将“三全育人”列入职称评价的必需标准中,以细化可衡量的额指标评价专任教师的育人成效。同时,单列辅导员职称评定通道。

最后,完善相关制度。各高职院校要制定辅导员与专任教师沟通合作的监控管理、考核和奖励制度,实施阶段性成果反馈和巩固。各院(系)可以固定每月、每学期进行导师制实施情况的汇报讨论会,就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开展热烈讨论和深度思考,并对考核优秀的导师进行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18-02-01].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6)[2018-02-01].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3]洪宇.“95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探析[J].教育评论,2017(7)

[4]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王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研究[J].理论探讨,2007(1)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导师制视角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教师沟通合作机制研究”(2015SZ025)

【作者简介】林秀丽(1986— ),女,福建泉州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辅导员高职院校
2022年全国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