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思考

2018-10-20赖天舒

艺术评鉴 2018年1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赖天舒

摘要:高职院校美育教学水平,成为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论证了高职院校加强美育的目标定位,分析了高职院校美育的具体目标,针对当前高职美育教学存在高职美育教学课程设置不健全、高职美育教师缺乏且素质有待加强、高职美育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高职美育教学的基本策略,以期进一步推进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宗旨的美育教育,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夯实教学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 美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33-03

古往今來,不同学者对美育的认识是不同的,经过对这些认识的认真梳理,对美育本职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美育的意蕴,即通过情感、艺术、美学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在此过程中,秉持锻造完美人格,推进全面发展、提高自主能力、创造能力的目标,最终实现其在社会中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和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高职院校加强美育的目标定位

在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初步目标、2020年最终目标的指导下,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确定了以下美育目标:

第一,培养高职生正确的审美观。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代,人们在多元的世界文化背景下,审美观出现了多样性、多变性,体现在高职院校,就是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沉迷于不健康的书籍或者网络中,对具有高度审美性的艺术不屑一顾;有的对有高度艺术性的传统艺术视而不见,却对西方艺术崇拜有加;有的缺乏审美标准,人云亦云等。对于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强化审美观的培养,通过强化美育教学,并成立舞蹈社、书画社等团体,进而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达到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的目的。

第二,提高高职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的能力。《意见》认为开展美育,可以使学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强化美育内容的教育力度,使学生真正认识美、了解美,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正确的审美观,只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美的内涵和魅力,充分体会到美育对自身成长的助推作用,才能提高参加美育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要将美育和智育、德育结合起来,对学生开展教育,并且积极的组织美育实践,才能弥补美育缺失情况下,教育造成的不足。适应当今社会创新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第三,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职生素质教育。从历史上涌现出的许多杰出的人才看,这些人才不仅有高深的专业素养,也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美育既可以丰富职高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又能提升其品质;既可以让人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又可以激发人旺盛的创造力,从而最终达到让人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加强和改进高职美育教学的主要策略

针对当下高职院校美育存在的问题,依据美育目标定位,我们提出了如下加强和改进高职美育教学的策略:

(一)建立大美育模式

在构建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最为关键也是首要的是确立大美育模式,“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并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构建高职美育课程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必须包括艺术、美学理论、美育理论和实践课程,在不断丰富美育综合课程、艺体审美课程等课程的基础上,促进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审美化,并创新设计不同的课程模块或课程实验来完善大美育模式。当然,大美育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要有所侧重,建议应当以美育综合课与专业结合,譬如导游专业可以开设和完善《形体与礼仪》课程,护理专业可以相应开设《护理美学》等。这些注重实用的综合美育课程不应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为前提,并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考核基准,还应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和践行体验为归属,切实不断完善高职美育课程体系。同时,需要通过推行学分制,在传递压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学习动力。在美育教学取得一定效果基础上,建议紧密结合美育课程性质,制定美育实践评分细则,鼓励学生美育理论学习与美育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使实践能充分发挥“校外课堂”的作用,从而以美育教学实践和美育教学评定标准不断推动高职美育课程的完整体系的构建,使得高职美育课程体系适应学生的美育需求而受到学生的喜爱。

第二,加强高职美育课程内容的时代感。高职美育课程的内容是学生主动践行的动力所在,在高职美育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要注意将优秀传统审美文化、仔细筛选流行大众文化、经典艺术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渗透和结合,使之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并尝试性将科技技术切入到美育课程内容之中,从而打造出寓教于乐、实用普适的美育教育模式。

第三,积极培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一般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前者指向校园的建筑、校园的整体布局等,以视觉体验为主的方式从中感悟校园的建筑之美、人文之美;后者指向校园制度、校风建设等,以精神陶冶和精神感化的方式从中体验校园的校风之美、精神之美。

第四,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审美活动。建议以参与式的审美实践活动(譬如文化艺术节的参与表演、各种形式的艺术组织参与、社会调查和志愿活动等)为主,参观式或鉴赏式的审美感受活动(譬如定期组织参观艺术中心、旅游景点等)为辅,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开展来切实引导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加大美育与德育、智育的融合力度,形成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良性互动的审美教育局面。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当前高职学生,无论是以劳动时间还是劳动强度等方面考虑,有针对性地对高职院校学生展开有关劳动的审美活动是必要的,毕竟美育与劳动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以便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美。在劳动过程中,劳动本身成为审美对象,学校可以创造各种劳动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劳动者的辛勤,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对世间万物常怀感恩之心,从而同时在劳动实践中体验、认识、把握“劳动之美”。

(二)创新机制,保障教学

为了建立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需要着重从以下方面加强教学机制的建设:

第一,高职院校美育组织机构的创新建设。建议设立美育教育领导机构,由院校主要领导担任机构负责人,对美育教学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决策、内部协调等。也要设立美育教学研究机构,如美育中心,艺术教育部等,直属美育教育領导机构,承担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管理、美育研究等具体工作。这样在高职院校美育组织机构的强有力领导之下,着力加强高职美育的师资力量,除了按照相关规定配齐教师数量外,针对缺乏美育教师的高职院校着力予以解决,并以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构建和改善高职美育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是高职美育的师资基石,兼职教师是高职美育的师资流动力,通过专兼教师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来不断推动高职美育的教学效果提升。

第二,高职院校美育教师培训机制的创新建设。强化对美育教师的培训力度,着力提升美育教师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以及教学技术水平。其中美育教师的内在美培训需要注重知识和品德的修养提升,建议通过研讨会、美育论坛等来扩充培训方式,使得美育教师的丰富知识结构和高尚品德感染和影响着学生。美育教师的外在美培训需要注重语言美、仪表美等外在形象美,建议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来延伸培训方式,使得美育教师的仪表仪态之美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美育教师的教学技术水平培训需要注重教学能力技巧的提升,建议通过进修学习等来强化培训效果,使得美育教师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高职院校美育科研机制的创新建设。高职院校的决策层需要树立和强化“科研是教学支撑”的正确理念,积极的完善科研机制,以制度、以管理引导和鼓励教师进行美育相关课程的研究,在不断总结各学科审美因素的基础上,强化美育中审美精神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将美育融入到学校日常教学中,并且将研究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三)强化人文教育

我国泱泱数千年文化传统,留给我们璀璨而宝贵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从唐诗宋词到小说歌赋等,各种文学种类无所不包,这些艺术作品中,通过作者艺术灵感和艺术才华的碰撞,创造了独具审美品格,无不展示着作者审美追求和鲜明的个人气质,同时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意趣和风格。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黄河滚滚来”在表达作者无尽忧思的同时,给观众描绘出一幅雄浑的大气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达了作者不羁的个性和豪迈的气质。“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以桃花一处开。”则描绘美好的春天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明天不懈追求。这些文学作品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可以让读者在对作品的阅读中,建立审美观和审美标准,同时提升其对现实道德的评判能力。

三、结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主要是基于对当今社会实际需要考量而提出的,所以高职院校通过强化美育工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实《意见》的需要。各高职院校只有高度重视美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结合自身,积极探索新的美育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些目的,高职院校才能在“有为”中更“有位”。

参考文献:

[1]庞颖.美育与职业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2,(02):171.

[2]刘岩.美育[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3]叶青.审美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渗透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01):88-90.

[4]肖艳.高等职业教育与美育漫谈[J].大众文艺,2010,(12):54-56.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