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舞蹈《烟雨时节》的新媒体跨界实践

2018-10-20吴婷

艺术评鉴 2018年11期
关键词:舞蹈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艺术形式相互结合,科学融合了美学,技术融入了艺术,舞蹈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结合新媒体技术融合成新兴的舞蹈艺术作品。舞蹈《烟雨时节》是由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师顾芳编创的跨界舞蹈作品,融合了新媒体互动媒介,营造了空灵的舞台环境,人物形象虚实相生,呈现出空灵生动的视觉画面,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舞蹈《烟雨时节》 新媒体舞蹈 跨界实践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080-03

当下在新媒体语境中,涌现出诸多跨界舞蹈作品,包括学院派研究的项目及社会上一些传媒公司的商业作品,也存在非常多自发的新媒体舞蹈艺术,如墨舞、激光舞、影子舞以及新媒体舞蹈诗《极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舞蹈《画卷》等。其形式多样,传播广泛。为响应当下时代的召唤,与时俱进,2017年5月20日,南京艺术学院在“520嘉年华”中首次实验性的举办了一台时长近30分钟的跨界艺术作品展,新媒体舞蹈《烟雨时节》诞生于此。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不再只是演员加上平实的舞台、物质的道具,舞蹈动作不再仅仅是肢体语言而是逐步走向以舞蹈为核心的综合性艺术,观众的动机和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舞蹈而看舞蹈,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兴趣。在新媒体舞蹈中,他们能感受到新兴技术的成果,能享受肢体艺术营造的通感空间。

一、舞蹈《烟雨时节》的新媒体跨界融合

舞蹈作品《烟雨江南》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現手法,将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高度的统一,作品的成功在于对意境的把握和渲染,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体现至及。近乎于对戴望舒笔下的江南女子,彷徨在悠长的雨巷,她们有着丁香一样的芬芳颜色身姿,却没有哀怨惆怅,没有太息般的眼光,也许有的是偶尔回眸的腼腆含蓄与娇羞,轻柔中透着几分妩媚,却又不失纯净灵巧,迎合了观众求善求美求真的审美心理。

该作品是舞蹈和传媒的跨界融合,结合LED屏,将前期制作的同景同境的舞者投影在LED屏幕中,营造虚拟的动态效果,时而闪现又时而消失不见,是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与现场的真实舞者交相呼应,通过部分交互的互动形式,达到一种审美的创新。这种新媒体舞蹈与影像贴合式的交融,也要求演员对作品音乐及投影的时间点以及舞台调度的设计保持精准的认识,错位及时间上的误差都会损害现场虚实相融的逼真效果。

二、新媒体舞蹈《烟雨时节》的创作特点

数字影像与舞蹈的互动融合带给观众强烈感官刺激,观众原本对舞蹈抽象的不理解,转化为对视觉的新奇感受的期待,一改观众常规的视觉经验。舞蹈《烟雨时节》是一个抽象抒情的作品,融合婉约细腻的江南女子柔曲的肢体语言,又不乏灵俏活泼的舞蹈风格。

(一)多维度的舞台空间

舞蹈因时空的拓展带来了多维度的审美,这里的多维度使画面不仅仅是局限在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之中,其中还包裹了时间和其他因素。新媒体舞蹈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带给观众视觉冲击力,传统舞蹈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要靠高难度的技巧来获得,或是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浸入灵魂的音乐等来实现。而在新媒体舞蹈中,结合LED二维的视频场景,或全息技术、舞台装置等,让观者感受到身临其境,在观赏过程中对作品产生审美移情,这种空间感的转换让观者在感官上获得了体验和满足。

舞台上装有五块LED屏,其中主屏在舞台中后方,舞台口两面屏幕呈八字状的斜向装置,分别在后方拼接式的两块屏幕承接了主屏和台口两屏幕的视觉连接。舞蹈过程中,以主屏的投影为作品的主要内容,周围四屏幕作为辅助的作用,投射出相应的场景。呈现出三维的立体空间,实现了一个多维度的舞台空间。

舞蹈一开场,空旷的舞台上,LED主屏幕徐徐亮起,其中一位江南女子轻柔的提着衣裙漫步于画面中。在这烟雨朦胧、诗意足裕的环境中,影像内的烟雨和现场的干冰形成的雨境相交融,随即主屏幕中三五成群,叠加式的变幻出六名女子,袅袅婷婷,集体提裙漫步,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时隐时现,尽显柔美婀娜。舞台灯光骤亮,左右台前涌现出两组女子,与影像中的漫漫行走相呼应、相衬托,有层次、有对比。群舞的注入,舞台上似三角形的队形形成转而变成三排错落有致的构图,台前台后动静结合、虚实统一,舞蹈动作一致且整齐,虚景和实景仿佛融为一个整体。该作品通过多层次的屏幕,营造出多维度的立体空间,通过在有限的舞蹈肢体动作中无限的拓展舞台空间,丰富舞台的层次,给观众呈现出了饱满立体的舞台。在多媒体的舞台上,舞台空间得到了最有效的拓展,想要的画面在任何环境下,在任何空间里都可以出现。因此,空间的出现、再现以及创造将不再仅以舞蹈编导的意志为转移,还需要通过新媒体技术得以实现。

(二)虚实结合的舞蹈审美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虚实相生的融合之美,是中国的传统审美。在美术绘画领域常被运用,例如“留白”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功效;小说中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向之美;书法艺术中追求“计白当黑”的布白设计;然而在舞蹈中,舞蹈本体通过肢体语言传递出实景,互动投影中呈现虚景,实景与虚景的精确融合,以虚带实,虚实相生,象外之象油然而生,在错位互补中达到合“二”为一,一同和谐。

舞蹈中段,随着雨停,主屏幕中一抹朦胧的雨境变为一丝柳条翠绿,春天的气息补面而来,清新晴天里女子们的欢愉展现得淋漓尽致。舞台口左右两组女子群舞加上屏幕中的一组群舞,虚实相融,三组群舞通过“卡侬”的音乐编舞法,富有层次地把春天的清新美好展示给观众,仿佛交响乐或和声一般,此起彼伏、相互叠绕、层次分明。主屏幕影像中一名女子做顺风旗手势同时踢后腿,并将此造型定格于影像的静态,随风渐渐消散于春天的气息中,动静相宜。此刻主屏幕中合“众”为一,一一展示技巧,和台前的实景群舞融合,形成温婉的江南环境。舞蹈中用虚拟再现突破舞蹈表演中的时空性,以人影互动的技术进行表达,对环境、氛围、人物都具有虚拟创造性,如作品屏幕中叠加出来的群体女子,又如随即可飘逝的人物碎片,像是消失于风雨中般诗意,于是作品在一定的时间段里,舞者甚至不需要真正的出现于舞台,就能通过虚拟再现展示一个动人的舞蹈。

三、新媒体舞蹈跨界实践的作用

(一)带给受众全新的视觉体验

新媒体舞蹈最突出的特点即视觉的全新体验。在舞蹈中段一处屏幕弱化隐去,散化为纷繁的鲜红花瓣,映衬着演员服装的一抹春绿,此时十三位女演员站至台口,跪地捧雨,用双手去触碰零散飘然的细雨,而此时的细雨正是通过多媒体的光效投影出来的,淅淅沥沥闪现的点滴光亮,唯美而逼真,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般。随即后方屏幕亮起来了,两位女子在雨境中踏雨,一片欢腾,被溅起的雨花在空中划出不同的美妙。

新媒体舞蹈的跨界同时也通过与影像互动的形式拓宽了视觉空间,如作品中雨的飞溅,水珠的错落,形成高空中的视觉美景,拓宽了演员动作的维度空间。甚是水花溅起处一道道美丽的水纹,结合空灵的屏幕背景,形成一个编导想象中的灵动环境。舞台上五道LED屏幕,主次分明,層次有致,周围的小屏幕只在营造烟雨蒙蒙的环境和雨珠飞溅的欢愉的中才若隐若现渲染环境。

(二)实现了创作从有限到无限的可能。

传统的舞蹈编创会受到肢体语言的限制、时空的限制,甚至是舞蹈叙事限制,因此编导也时常限制了自己构思和想象。新媒体舞蹈融合了新兴科技,是将虚拟技术、互动装置等相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把想象中的通过新媒体技术转变成为舞台的现实画面。用媒介营造环境、渲染氛围、拓展时空、构造意象、叙事结构等,将传统舞蹈编创中的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了舞蹈编导创作动力,使其大胆而充满激情的沉浸于舞蹈创作中,使舞蹈延伸出来的类别、形式和创意得以实现。

例如在舞蹈的最后,舞台上斜向四道屏幕呈现蓝色水波纹,中间主屏幕出现一个圆形水珠,其中一群绿衣江南女子如雨中精灵在水珠中舞蹈,动作轻巧俏皮、柔美婉丽,队形此起彼伏,溅起的水花变幻成一个个空灵的水珠慢慢在屏幕中上升,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像吹出来的五彩缤纷的泡泡,美轮美奂。此刻的舞台皆虚景,但虚出了浪漫和唯美,虚出了实景无法实现的景致和时空。当主屏中的舞者们群体冲破水珠后,舞台上的演员也跑到台中,在此和背后的景致交相呼应,台前台后叠加呼应,融合蓝色静谧的定光,绚烂而宁静。最后以台前的动态造型和影像里安静背影形成鲜明的对比结束了作品。

舞蹈中蜿蜒流动的队型,融合了影像迭幻繁复的变化,达到情景交融,形态转化为意象,情感升华出意境。新媒体技术与舞蹈本体之间的跨界融合,使得两个领域之间的对话越发具有互补相生的特点,新媒体技术与舞蹈本体间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舞台背景由传统舞蹈的实景变成了LED屏幕,可和台上舞者的动作、内容、环境等交相呼应,通过不同方式的交互,达到创作目的和效果。当下,则是利用各种样式的新媒体技术融合于舞蹈,形成奇观化的舞蹈现象。新媒体技术的注入,不仅为舞蹈艺术在表现力方面添砖加瓦,还为舞蹈在创作领域添加了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朝霞.新媒体舞蹈概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于悠悠.新媒体技术下“互动舞蹈”作品的全新演绎[J].北京舞蹈学院报,2015,(S1).

[3]吴婷.新媒体舞蹈艺术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猜你喜欢

舞蹈
“我们的舞蹈”教学案例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The Rabbits Under the Moon
家有谢天谢地
舞蹈课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蛾子纷落的时刻
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