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傈僳族舞蹈“阿尺目刮”

2018-10-20杨晶晶

艺术评鉴 2018年11期
关键词:傈僳族舞蹈

杨晶晶

摘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多达56个民族,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少见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逐步的融合,最终构建起了我国的多民族特色属性。每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都值得被尊敬和被人记录下,这不仅是对于民族多样性的尊重,也是对于我国民族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视,是正确的做法。笔者试图对傈僳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阿尺目刮做研究,进而为其实际的保护工作做出理论上的贡献,促进其在新时期合理传播发展。

关键词:傈僳族 “阿尺目刮” 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067-03

云南地区是我国非常特殊的省份,这里距离我国首都相对较远,和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多差异,不仅语言上存在不互通情况,在生活的习惯和个人喜好上也存在很多的差异与不同,这都是长时期积累所带来的。实际上在云南地区内部不同地区间,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都存在不同,主要因素就在于其民族的多样性和差异特色。对民族的多样性做研究,不仅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发展和传承,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繁荣进步,这是符合人类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做法。笔者试图对云南傈僳族的传统舞蹈“阿尺目刮”做研究,探索其由来和特色、探究如何合理保护和实际的传承,为其发展做出理论上的贡献。

一、阿尺目刮由来的概述

阿尺目刮是我国傈僳族的传统舞蹈,据傈僳族据史料记载,很久以前就居住在云南地区了,所以可以看做是该地区非常悠久而著名的民族构成部分。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傈僳族主要是在云南美丽而险峻陡峭三江井流地区居住,也就是自然遗产保护区腹地维西地区及周围附近。整体来看如今大概有近十万人居住于此地,很多都是传统居住民。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制约,本地居民的出行都很困难,很长时间以来外界都难以对其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因此阿尺目刮舞蹈很久以来都颇具神秘色彩[1]。

阿尺目刮舞蹈研究的起源时间相对比较早,但在大量学者研究过后仍然没有得到其起源考证,大部分的资料都来自民间艺人,尤其是很多老艺人口传相授。虽然如此但大部分艺人都认为阿尺目刮是傈僳族语言,直接翻译为山羊舞蹈的意思,也被称之为倮当目刮舞蹈。其中的“倮”意思就是沟壑,而除了有在这里的意思,还有装下的意思,整体来看大致意思是在沟壑中演出的舞蹈。阿尺目刮几乎每个傈僳族人都会跳,给人直观感受就是在模仿山羊,做出很多演出动作,即使是声音也都模仿的是羊作为家畜所发出声响。

之所以将羊作为模仿的对象,主要就是因为傈僳族自古以来就和羊感情非常深,尤其是在古代整体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傈僳族祖辈基本上都是以羊作为肉食对象,每家每户都养,很多人工作也是牧羊,因此在长期历史积累下,他们和这个动物实际感情就逐步加深,最终将其加入到了自编自导的舞蹈中,记录下来也表达自己的感情。方国瑜所著的专辑中,《云南地方史讲义》就有对此的描述:“羌族最早时期,大部分人都居住在黄河上游附近,而到了如今甘肃青海的山岳地带,还有很多的原住民;羌族在历史中逐步迁徙,最终构建起了游牧的特色……很多人都到了云南地区,就有了该地区羌族和傈僳族的传统”“在诸多养物羊的地位真是高,不仅养、还作为喜爱的宠物”。由此不难理解阿尺目刮的由来[2]。

二、阿尺目刮特色概述

阿尺目刮作为少数民族的舞蹈,和其他的舞蹈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这也是其主要魅力所在的。整体来看阿尺目刮的特色大概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首先是在硬性约束也就是条件上,阿尺目刮非常具有灵活性,它不会受到任何时间和地点场所限制,人们可以根据自我需求随时来演出,这和其他舞蹈相比存在不同。只要人们非常兴奋愉悦,都可以随时演出和参与到其中来。除此之外人数限制也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没有固定要求,人多人少可以依据场地条件或者是实际需求来单独设计,队伍安排也可以随时做出其调整。比如在著名的左倮邓舞蹈中,人们会围起来最终构建起圆形即可,参与的男女手拉手相互勾肩搭背,也可以根据需求来站到一边,随着舞蹈需求来回的转换方向,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可言。腊腊邓则是另外非常著名的舞蹈分支,在这类舞蹈中舞者也需要站大圈,演出时朝里进步,大致是四步一跺,向外退步也是四步一跺,除此之外对于场地之类的硬件条件都是没要求的。阿尺邓之类传统舞蹈也是如此都可看出其对于外界条件的要求很低的[3]。

其次,模仿山羊动作也是阿尺目刮主要特色。正如上文所提到那样,阿尺目刮由来就和各类别动物如气势山羊有着密不可分关系所在,因此这个特征是比较容易理解认知。结合笔者实际研究来看,阿尺目刮舞蹈动作主要包括搓、跺、塌等,实际舞蹈的主线也是很简单,就是摆跳和低头抬头相互之间的交替,需要结合这舞蹈参与者个人步伐和手脚来共同执行,这些设计演出动作都是模仿山羊日常行为和动作的。除此之外在很多配套歌声中也都是在学羊叫,配合着动作来演出,因此可以看作是完全模仿山羊的舞蹈。所以无论是学习者还是参与者都需要了解这个特征[4]。

第三个特征莫过于模仿山羊日常的生活,尤其是配合着动作和声音一起,这也是其核心演出价值和最重要舞蹈设计所在。任何舞蹈都是有内核的,不是单纯只为了将动作呈现给人,而是为了传达内部所蕴含的精神点,对于阿尺目刮而言也是如此。结合笔者实际研究来看,大部分该类舞蹈都是模仿山羊日常各类别行为,在没有任何音乐伴奏的前提和支持配合下,由一两个人大部分都是为能歌善舞的来作为实际引唱开端,带头将整体歌曲演出的调子唱出来,配合着舞蹈所需要的动作和演出,来将其引出。唱完了这一段就会来回的轮回表演,没有具体时间安排和设计,实际长短都是随机的,也都是靠个人所可以达到水平高低来支撑,部分个人水平能力非常高的演出者,可以结合自我的演出目的,将山羊很多的动作都模仿和演出给观众看,具有非常好的连贯度和连续性[5]。

大部分作品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表现出山羊声音和神态上的特色神韵,整体曲子都是非常婉转,歌唱中充满了抖音和颤音,尤其是开头句大部分都是技巧演出的实际表现展示,整体非常悠長而充满特殊色彩,大部分都可以非常直接地表现出演出者个人所持有态度和情感。傈僳族人告诉笔者在舞蹈演出之时,他们不仅是模仿自己最爱的家畜山羊,还是在和其对讲,做亲密无间的交谈,就像好朋友之间那样聊天,所以模仿作为主要演出操作就可以理解。在曲目设计上,无论是老人们围坐讲故事的设计还是向下一代去讲述自我的经验,包括对天文、地理人类生活的认知等,或者是男女之间相互传递爱意,以及音符充斥跳跃幅度的瓦器目刮,都是充满山羊要素的设计,因此模仿是其主要特征所在,需要研究者格外注意。

除了以上特征之外,在服饰穿戴上阿尺目刮也和其他地区少数民族一样,充满了民族地区特色。叶枝、康普、巴迪是傈僳族语言语音中对于穿着实际描述,整体来看特色在于丰富,他们将琳琅满目的各类服装穿为一体,看起来非常复杂而华贵,这是其主要特色和装饰所在。对于男性而言大部分穿戴都是彪悍勇猛的设计,因为他们需要打猎外出捕食,所以有此设计。头戴壳扒腊哄,也就是我们日常提到的羊毡帽,头发大部分都是非常长,毡帽边上则有洒捕涡湎独特设计安排,基本上就是结合着红丝绒来做镶边,内衣都是大襟白色短褂设计,而外衣都是自己所纺织的麻衣或者棉布的前襟开口黑白条纹衫。女性则穿着普偏和拉本比较多,上衣基本上都是麻步衫,而下衣则是麻布制作百褶裙居多。在实际装饰上大部分都是和羊有直接联系。相比于云南其他地区少数民族服装,傈僳族的阿尺目刮服装是复杂也是充满特色设计的安排,尤其是对于其动物的模仿是非常引人注目和关注的。

三、结语

阿尺目刮作为傈僳族重要的文化保护项目,不仅在观赏中可以给人们以很多愉悦感觉,在实际文艺价值上也是值得研究的。作为相关研究人士,需要结合自我工作开展来推进研究,提升各地区人们对于该舞蹈认知度和认可度,为其传承和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央.关于维西傈僳族民间歌舞“阿尺目刮”申遗之后的思考[J].民族音乐,2013,(01):65-67.

[2]邓崎凡.从全国民族文艺会演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N].贵州民族报,2012-06-20:(A02).

[3]杨洪程.维西县同乐村:特色旅游产业促发展[N].云南法制报,2015-12-19:(013).

[4]蜂志明.变自然人文优势为发展优势[N].云南日报,2008-11-06:(008).

[5]秦旭.蒙自永宁彝族花灯的重新定位[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6年.

猜你喜欢

傈僳族舞蹈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舞蹈课
傈僳族 火草织布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少数民族音乐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傈僳人的阔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