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写意油画之我见

2018-10-20陈晔

艺术评鉴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交融审美传统文化

陈晔

摘要:中国和西方在关于绘画的审美特征这块是非常不一样的,传统的中国绘画主要偏重于去抒发感情表达志向,而传统的西方绘画就比较偏重于去效仿大自然里的万物。“意味”是中国画的审美基础,而“再现”是西方绘画的基础。因为中国和西方有审美不同的原因,而且中国独特且深厚的文化,从林风眠到赵无极、吴冠中、戴士和等很多非常好的中国艺术家们把西方油画的传统技法理念带到了中国,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许多鲜明的东方色彩加到了自己的绘画和表达方式上,圆满的把西方油画的技法和理性思维与中国画的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写意油画。

关键词:交融 审美 写意油画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036-03

在进军美术文化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做出了特有的奉献,油画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几百年中,中国油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写意油画。中国写意油画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其产生的决定因素,现在中国写意油画正在世界画坛上巍然升起,对我们油画学习有很大的启示。

一、何谓中国写意油画

“写意油画”这个词,在不同的场合下词义也有差别。“写意”在国画里,通常是与工笔放在一起,比较着谈。但齐白石也曾把写意与写生放在一起,比较着谈,他强调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自能形神俱见,非偶然可得。他这里提到的写生,不是如今我们所用的写生概念。现在我们常画的写生已经是创造的方法之一,并不能只重其形,比方印象派现场创造,现场完成,写生同时就写意,神形俱见。但齐白石把写生拿来比较,强调的是写意不那么表面,不能满足于外形、满足于生动就算完了。在油画的世界里面,人们会经常把写意和写实放到一起做对比。就拿这个油画说,油画分写意和写实,而写意油画是写实油画这个大家族里的一个分支,它的特点着重于去“写”。所有的写实油画都应该能够去追求并且能够达到不管是意境、意象、意韵还是意气、情意。发展写意油画需要我们做到深入的了解分析西方近现代油画传统,稳稳地掌握住油画的特点。

二、中国写意油画产生的原因

四百多年前油画就被西方传教士从西方带到中国,是一种由外传来的艺术风格,它着重于写实,而中国画着重于去写意,油画的引进就面临着如何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问题。

中西方的审美意识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方人以视、听为基础的基本美学意识,这一特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的审美意识,古希腊人有一种独特的对待世界的“理论”态度。“理论”与希腊文中的词语“剧场”同源,意为“旁观”,油画就是在欧洲拥有这样美学意识的而诞生出来的。而中国审美意识的特点是把味、触觉当成泛指方式的原型,这也就能够说成是中国审美心理结构的民族特色的养成。

在绘画手法上,西方油画更有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实观念与内容。西方油画造型严谨,采用焦点透视,注重用笔的厚薄结合,理性是他们的基点;而中国传统绘画造型特殊,采用散点透视,厚薄变化不明显。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一种特别拥有的艺术形式,这是写意,它有一种重立意、讲神韵的东方审美个性,这是它用它特别的造型观念铸成的。中国画寻求抽象,追求“留白”,空白处并不是无,并不是真空,而是生命流动之处,虚实结合,有虚有实,这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与精髓。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特征,让中国油画家在概念与趣味上同西方的表现主义达到了一种共识。但是,这种共鸣同西方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吴冠中(图1、图2)先生为例,他致力于探索油画趋向于民族,力求想去融合欧洲油画那种直观生动的描绘自然和丰富细腻的油画色彩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理想。另外,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谈到:“戴士和(图3)先生在写意性油画方面走出一条路来,他的作品跟西方的具有表现性的作品不同,他随性、潇洒又充满诗意同时也很自由,但却没有给人一种很狂的感觉,他在他的作品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的,愉悦的而又自由的心态,但又不缺乏约束。这给人的感觉是他有一种很好的契合点和平衡的状态”。

西方油画材料从15世纪根据画面的需要不停地创新,使得画面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例如,15世纪佛兰德斯画派画家扬·凡·爱克制作出理想的颜色调合剂——“白布鲁日光油”(精馏松节油)结合蛋彩乳液和亚麻仁油作画,使真正意义上的油画诞生了并实现了油性照染法,让画的画面看起来整齐而且结实,差不多让人看不到笔法格调。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湿画法经历500多年还保持着鲜亮的色彩。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直接画法”。从以上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西方人对油画材料的研究经过了几个世纪,而中国并没有在油画材料上进行过这样从发明到改进到创新的过程。中国写意画通过水墨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画面,水墨产生的效果往往是偶然的,水墨没有油画颜料丰富的色彩,却有着油画颜料无法取代的细腻变化,无法达到的肌理效果。

三、中国写意油画的现状

有一些画家承袭着“外师造化,中的心源”的传统,去表示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有很多前辈都为这一说法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其中有罗工柳、董希文、吴冠中等人。在大自然中写生的有很多画家,像王克举(图4)等画家就比较擅长这个。王克举总是能让画面色彩强烈、激情饱满,他用一种动态的视角在风景中写生,把西方表现主义的结构意识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相融合。而王琨就是以书入画,让人感到淳朴厚道。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他们总是把带有中国写意思维的元素画在油画中,把感受的意象转化为对塑造事物本质的时候都是用“写”的方式。这几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去吸收和参考甚至会去模仿中国传统的写意油画,但有的就只会去照搬文人意味和水墨趣味,表现出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倾向,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写意”的表面,并没有探究“写意”的意義。

四、中国写意油画在我们学习中的启示

中国写意油画的构图有独特之处,往往是没有一个视觉中心点,没有了一个主要的视觉中心画面似乎更生动,更没有限制了。没有了焦点透视,没有了视觉中心,并不意味着可以胡乱的构图,中国写意油画的构图是受到中国写意画散点透视的影响,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在中国写意油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习惯是在旧的手段上精益求精,在分寸感上切磋磨练,品位打玩,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天地山水的一部分;西方则追求“新”,推开所有前人的一切的新。西方的艺术家为了“新”,用波音飞机把颜料喷洒的大画布上,用汽车开过的轮胎痕迹“刻画”线条。

参考文献:

[1]欧阳英,潘耀昌.外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2][法]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M].平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英]贡布里希.艺术与人文科学[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译者信息不详.

[4]边小强.论油画语言的重要性[J].美术大观,2006,4(12):55.

[5]邬国宝.油画材质语言的视觉审美[J].美术大观,2007,8(09).

[6]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丁宁.美术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

[8]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9]吕胜中.造型原本·讲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戴士和.写意油画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交融审美传统文化
真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交融的独特优雅
王秋杨:自然庭院和现代家居构建交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