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信用评级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8-10-20冯雷

西部金融 2018年6期
关键词:债券市场评级信用

冯雷

摘 要:自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1997年成立以来,国内市场规模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发挥的主要作用为研究出发点,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17-2018(6)-0087-03

一、引言

我国的债券信用评级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行债券融资的必经程序和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主要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以及凭证式国债市场三类,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量在市场上占据主要份额。虽然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着市场公信力依然有限、信用评级报告质量不高及信用评级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势必会影响信用评级在有效揭示和防范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促进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和独立性,促进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平稳较快发展,是未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作用

(一)为非金融类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

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已逐步成为非金融企业融资的主要平台和重要渠道,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政策银行债、商业银行债等金融债发行规模达49521.41亿元,一般企业债和商业银行债等企业债发行规模达14752.69亿元,中期票据发行规模10369.45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23775.9亿元。目前债务融资市场由于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已成为我国非金融类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主板市场,对于缓解企业对间接融资渠道的过度依赖,有效分散金融风险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流动性管理的平台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用短期债券回购交易对其自身的资金供需状况进行调节,防范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券,提高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此外,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信贷资产证券化方式将自身存量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减少风险资本比重,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

(三)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作为央行调节市场流動性的重要政策工具,主要是指央行通过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主要是借助于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的。人民银行通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开展债券回购、发行央行票据等业务操作,能够灵活有效地调节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从而实现国内物价稳定、经济平稳增长等政策目标。

三、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形成了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以及凭证式国债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根据参与主体层次不同,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对其实行不同的托管结算安排。截至2017年3月末,境外投资机构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债券托管余额超过七千亿元。从2017年发行人情况来看,商业银行仍然是金融债券最主要的发行机构,2017年全年商业银行债发行机构占全年债券发行机构总量的84%。从发行人的级别分布情况来看,2017年AAA级金融债券发行人达到30%,发行人主体级别整体向上迁移。从发行机构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经济发达省份和直辖市仍然是国内金融债券发行的主要地区。

国内信用评级市场对外开放给境外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长期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境外投资者入市节奏大幅提升。因此,从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角度来看,近几年来境外机构参与国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格局。同时也应看到,尽管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提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境外投资者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比例仍然处于偏低水平,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与部分新兴发展经济体相比也存在着一定差距。二是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的结构较为单一。由于和各种信用主体的接触时间相对较短,境外投资者难以对国内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防范,境外投资者投资的产品类型仍然是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等风险级别较低的品种为主。三是境外投资者来自于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制度与规定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得其在跨境投资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与障碍,特别是国内信用债发行人的评级都集中于AA级以上,境外投资者难以准确识别其潜在的信用风险,造成境外投资者在投资于国内市场时会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

四、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质量、权威的信息是债券信用评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相当多的评级机构却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经营目标,在开展相关信用评级业务时,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评级机构内部组织架构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社会公信力的形成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监管理念缺失

任何一种理念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市场环境、文化因素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银行间债券市场也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对于债券信用评级的需求量仍处于偏低水平。由于信用评级报告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信用评级机构与一般的企业经营模式又有所不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信用评级业务的开展更加需要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我国市场上缺乏信用文化传统的大环境下,国内大部分信用评级机构是以盈利作为其经营的首要目标,评级对象和承销商等债券发行相关利益主体为了追求较高的信用评级结果必然会影响评级业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二)信用评级报告质量不高

目前国内评级市场上提供的信用报告普遍存在企业经营数据陈旧、对企业所在地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不够透彻等问题,导致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质量整体不高等问题。为了确保市场上信用评级报告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更需要一个独立于投资者和债券发行人以外的市场机构来进行评估。伴随着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家机构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随之而来的的是变相降价和级别竞争尤为突出的无序竞争现象,导致我国评级机构提供的信用评级报告质量整体偏低。甚至部分评级机构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在与被评级企业签订评级合同之前,仅凭企业所提供的书面资料便承诺给予较高的信用评级结果。上述从业行为不仅违反了信用评级规范,而且也造成主体信用等级和债项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含AA级)的债券项数及规模占比较大,并呈现逐年高级别债券递增、低级别债券比重逐年下降的趋势。此外,国内评级市场在保持独立性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市场上的评级机构未能对影响独立性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同时当评定的信用级别无法达到发债企业的预期结果时,通常会出现信用评级机构调整被评级企业的信用级别或是发债企业重新选择其他评级机构,以级定价和以价定级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

五、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方向及政策建议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方向

1.强化信用评级的风险识别功能。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违约事件,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用评级方法,增强评级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防止级别竞争问题的出现。探索建立健全市场化的信用评级体制机制,注重主客观相结合,增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在有效揭示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强化信用评级对于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功能。

2.加强信用评级数据库建设。评级机构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可以着重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考虑搭建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信息平台,数据库应力争覆盖企业运营管理、财务状况等多维度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覆盖范围。二是对于信用评级数据库的建设应持有战略眼光,对于数据库的建设宜采取持续性投入,尤其是对评级结果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评级数据应不断进行数据积累和数据挖掘,使信用评级数据库真正发挥服务于信用评级业务开展的基础性作用。

3.加快推进国内评级机构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国内评级机构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境外投资者和发行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民币债券市场,对于信用评级的需求与日俱增,境内评级机构应将人民币债券市场作为国际化转型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自身固有优势,积极促进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同时,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面对外资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新情况,应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以获得更多市场投资者的认同,减少外资机构对于其自身业务的冲击与影响。

(二)政策建议

1.市场准入制度。为了统一国内机构市场准入标准,相关监管部门可与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合作,对市场准入标准达成共识,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建立和规范市场准入标准,有效降低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成本。

2.建立后期跟踪评估机制。为了防范机构以级定价事件的屡次发生,相关监管部门应联合行业自律组织对国内市场上的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后期跟踪评估机制。一旦通过现场检查或非现场检查方式发现被查机构存在违规操作甚至违法行为,即可暂停准入资格,或者取消其准入资格。与此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可以重点探索推行“会员评价机制”,即通过组织相关市场主体对评级机构的业务开展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并得出相应评分,具体的评定方法和评定流程应向全社会公布。相关监管部门可以结合评分的实际情况,按照市场化的运作要求对国内信用评级机构采取优胜劣汰的监管模式,促进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3.强化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息披露,这对于增强信用评级揭示和防范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监管部门可以与行业自律组织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信用评级机构进一步转变和提高经营理念,对信息披露行为由被动公开到主动作为。其中,对于强制性披露信息部分,各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充分披露,做到公開透明。对于自愿信息披露部分,各机构要积极主动地向监管部门披露相关信息,并将评级指标选取、评级方法以及业务操作流程适时向社会公众披露。

4.提高评级行业的评级质量。国内评级市场应增强违约率统计、利差检验在实际业务开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同时增强自身信用评级技术和评级方法的创新力度,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先进评级标准接轨的信用评级技术与评级方法,进一步提高我国信用评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此外,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要改进和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评级作业的质量,以确保出具客观公正的评级结果。一是要有效识别影响评级结果的各种行为和可能情形,防止出现相关经济主体的利益关联,影响信用评级结果的公正性与准确性。二是要完善各项内控机制以避免利益冲突。应细化从事信用评级工作人员的操作细则,建立有关机制确保各项信用评级业务符合规范要求,杜绝影响信用评级独立客观性的潜在因素。可继续完善并推进双评级制度,使被评级企业接受两家评级机构的独立评级,这样既可以减小评级结果的误差,保证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也可以对各家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行为产生客观约束,促使国内各家评级机构积极改进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减少国内评级市场”预评级”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债券市场评级信用
神秘的植物工厂
债券市场数据
失信商人的悲剧
2016年11月债券市场人民币业务统计
2016年10月债券市场人民币业务统计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信用消费有多爽?
2016年9月债券市场人民币业务统计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创投概念股评级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