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2018-10-20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458030刘冰
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458030)刘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颈椎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30~58岁,平均(45.36±3.79)岁;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32~59岁,平均(46.85±4.06)岁。本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护理前期: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切交谈,重点针对患者对手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心理焦虑、恐慌和心理障碍进行健康宣教。对于部分患者出现的负性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安抚,耐心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健康心态,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倾听患者的内心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并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②护理后期:护理人员应重点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帮助患者树立自我及对社会的认同感,可详细介绍护理之后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避免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可通过看书,听舒缓音乐等形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紧张心理,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告诉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的对疾病康复的积极作用,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让自己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生理状态,从而早日恢复健康。
附表1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s,分)
附表1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1。
组别(n=43) SAS评分 t P SDS评分 t P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63.52±4.24 46.72±3.61ab 21.42 <0.01 64.37±4.86 45.08±4.72ab 18.67 <0.01对照组 64.36±4.82 58.45±3.97b 8.23 <0.01 64.49±4.94 61.36±4.65b 3.03 <0.01 t 0.1955 14.8436 0.1136 16.1121 P>0.05 <0.01 >0.05 <0.01
附表2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评分量表(SAS)对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估[1]。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用±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在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ADL)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2],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和沟通,及时解决患者心中的困惑,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并消除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43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心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及ADL评分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释放,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增强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亲密关系,患者对护理人员更加信赖,良好的医患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护理,并加快了患者病情的康复。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焦虑情绪,能够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