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湿化治疗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细节护理干预的作用研究
2018-10-20郑州人民医院450000翁芳张丽君李苗苗
郑州人民医院(450000)翁芳 张丽君 李苗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呼吸湿化治疗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86例随机分为普通组与细节组。入选患者符合《呼吸疾病》中关于Ⅰ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普通组43例,男女分别29∶14,年龄36~78岁,平均(56.3±5.9)岁;细节组43例,男女分别30∶13,年龄37~78岁,平均(56.4±5.9)岁。两组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普通组予以普通护理干预。细节组在普通组基础上予用细节护理干预。①注重情绪干预。将呼吸湿化治疗原理与预后效果讲解给患者与家属,提升其配合度;普及疾病知识,减少患者恐惧、怀疑等心理,增强治疗信心;多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关于I型呼吸衰竭与呼吸湿化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答。②加强呼吸道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痰液情况调整呼吸湿化治疗仪至适宜温湿度、气体流量;指导患者正确、高效的排痰方式;针对不能自主排痰的患者,指导家属正确的协助方式。③做好仪器管理工作。密切观察仪器液体量,做好随时补充无菌水的准备,防止仪器干烧灼伤患者呼吸道;密切观察管道连接情况,防止氧气连接管脱落;维持呼吸湿化仪管道的畅通状态,避免管道扭曲、托管、受压等问题。护理至患者出院。
附表 对比护理前后各组相关临床指标(±s)
附表 对比护理前后各组相关临床指标(±s)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n=43) 心率(次/分) 呼吸频率(次/分) 外周血氧饱和度(%)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细节组 129.56±8.56 88.56±8.23* 31.56±4.51 20.16±2.51* 83.51±7.52 97.52±1.14*普通组 130.52±8.41 93.21±6.74* 31.63±4.29 23.96±2.18* 83.49±7.48 96.53±1.24*t 0.525 2.866 0.074 7.495 0.012 3.854 P 0.601 0.005 0.941 0.000 0.990 0.000
1.3 研究指标 ①护理前后各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外周血氧饱和度,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测定。②湿化效果。过度:痰液为泡沫样,吸痰后未见痰液滞留;适中:痰液较黏稠,吸痰后滞留少量痰液;不足:痰液十分黏稠,色黄,滞留大量痰液,冲洗难度大。③护理舒适度。由患者主观评定,分数为0~5分,分数越高,患者护理舒适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0.0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各组相关临床指标 护理前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外周血氧饱和度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心率、呼吸频率均降低(P<0.05),细节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外周血氧饱和度均升高(P<0.05),细节组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见附表。
2.2 湿化效果 细节组湿化适中占比95.35%(41/43)显著高于普通组81.40%(35/43)(P<0.05)。
2.3 护理舒适度 细节组、普通组护理舒适度评分分别为(4.15±0.48)分、(3.52±0.53)分,细节组显著高于普通组(t=5.777,P=0.000)。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护理后细节组心率、呼吸频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外周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细节组湿化适中占比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细节组护理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细节护理干预的基础出发点为将患者需求作为中心、以人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细节护理的开展,将护理服务深入到治疗的每个环节中,保证护理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2]。对患者情绪进行干预、普及疾病知识可增加其对疾病、治疗的了解,减少负性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加强呼吸道护理工作,积极排痰,可保证其呼吸畅通,提升舒适度;做好仪器管理工作是呼吸湿化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保障湿化效果。与普通护理干预相比,细节护理干预更加重视护理基础问题,从整体到局部均对应针对的护理措施,为护理服务满足患者治疗与疾病需要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湿化治疗中应用细节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湿化效果、提升护理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