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再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2018-10-20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473000秦鸿飞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473000)秦鸿飞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再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片及CT检查确诊为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再骨折;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9例;患者年龄为24~72岁,平均为(49.42±7.14)岁;再骨折原因:摔伤58例,坠落伤19例,交通事故9例。根据Vancouver进行分型,其中16例患者为A型,B型患者15例,C型患者44例,D型患者11例。
1.2 治疗方法 根究患者临床分型不同采用对应的方法治疗。A型患者主要为股骨髓内钉近端骨折,其临床治疗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具体内容为:对患者进行股骨外侧切口,充分暴露患者的股骨大转子及股骨干外侧,通过牵引复位等操作,将股骨近端进行锁定,之后钻入导针;然后再对远端进行锁定并置针处理;当固定物符合要求之后进行缝合。B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具体内容为:选取合适的股骨外侧切口,并在大转子定点下方约2cm部位放置导向器,保证与患者的股骨外侧皮质贴合紧密之后,自导向器为起始点置入导针,终点为股骨颈。明确导致位置保证置入合适之后,利用动力髋螺钉三联钻沿着导针将适宜长度的螺钉钻入,同时给予适当长度的接骨板,对远端螺钉进行固定,最后进行缝合。对C型和D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体内容为:患者进行外侧手术切口,在大转子顶点距近端约5cm处进行切口,之后置入导针,并沿着导针的方向将主钉置入,置入主钉后拔出导针,连接导向器。之后在股骨外侧行一切口,自导向器为起始点置入导针,终点为股骨颈。明确导致位置保证置入合适之后,将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沿着导针方向拧入,锁定近端,同时锁定远端的置针部位,当固定物符合要求之后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分型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86例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再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为95~224min,平均为(140.36±18.54)min;术中出血量为185~860mL,平均为(582.36±56.71)mL。A型、B型、C型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骨折均全部愈合,D型患者中4例患者骨折愈合,7例患者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未有感染、骨不连以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不同分型患者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情况见附表。
附表 不同分型患者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分析(±s)
附表 不同分型患者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分析(±s)
组别 例数 手术耗时(min) 术中出血量A型 16 138.52±24.53 480.52±45.36 B型 15 144.25±26.71 504.36±65.01 C型 44 131.57±16.42 584.24±68.41 D型 11 144.84±28.64 686.36±75.38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以髓内钉固定治疗为主,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极大程度上增加了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再骨折的发生率[1]。文献研究表明,对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再骨折患者采用分型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2]。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再骨折患者进行分型,并根据分型情况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分型的主要特点为:A型患者主要为股骨髓近端骨折,B型患者主要为尖端部位骨折患者,C型患者主要为髓内钉远端骨折,D型主要为髓内钉周围股骨头骨折。在对不同分型患者进行治疗时,需注意在髓内钉周围引起骨折时,患者的原始骨折情况均已愈合,无需对髓内钉松动问题进行考虑,尤其对于B型再骨折患者无需在根据髓内钉松动情况进行分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分型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均良好,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再骨折患者进行分型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