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8-10-20河南省上蔡协和医院463818周东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氧分压引流术开颅

河南省上蔡协和医院(463818)周东方

高血压脑出血是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或者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内发生实质性出血的疾病,具有预后差、发病急等特点[1][2],所以,治疗方式的选取尤为重要。本次目标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纳入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评估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与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此次研究涉及的68例样本均选自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参照组(n=34),男女比为17∶17,年龄最大为74岁,年龄最小为45岁,中位年龄(63.54±4.54)岁;实验组(n=34),男女比为18∶16,年龄最大为75岁,年龄最小为46岁,中位年龄(64.01±5.87)岁。统计验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P>0.05,统计学不具有参比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予以患者局部麻醉,依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取的切口点也不同,对于基底节病变,入路选为扩大翼点,行一马蹄切口,翻开肌骨瓣,切硬脑膜,将重要功能区避开直到岛叶皮质小切口,长度大约为2cm,充分暴露血肿,于显微镜下完全清除陈旧血凝块,并且进行止血。如果血肿腔不发生活动性出血,将硬脑膜关闭,留置负压引流管,对肌骨瓣进行复位且逐层缝合。如果血肿清除之后脑组织不存在塌陷现象,去骨瓣之后进行缝合。对于皮层下病变,需要依据血肿位置自行选择切口进行血肿的清除。

实验组应用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选取与血肿部位最接近的头皮,长径最大的血肿层面,对血肿中心点到头皮的选取距离进行确定,选择合理的穿刺方向对颅椎进行锥孔,顺着预定点以14号一次性硅胶引流管缓慢进针,等手出现落空感之后进入血肿腔,进针直到预定的深度,将针芯拔出之后流出液体。之后以注射器抽出1/3血肿,对引流管位置进行合理调整,通畅引流后进行固定,最后连接引流袋。注射尿激酶对血肿腔残留血肿进行分次清除,依据患者情况确定频率,一般每次5mL生理盐水+2万U尿激酶,每天2次。

1.3 观察指标 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给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有效量表(NIHSS评分量表)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度为<5分,中度为5~15分,中重度为>15分。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录入诊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涉及的所有数据资料,对参照组与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与NIHSS评分结果以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对参照组与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动静脉血氧分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手术时间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具有组间数据参比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术前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动静脉血氧分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 数据计算显示,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脑动静脉血氧分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对比参照组数值,P>0.05,统计学无显著参比意义。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动静脉血氧分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对比参照组数值,P<0.05,统计学具有组间数据参比意义。见附表1。

2.2 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 数据计算显示,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0.89±0.32)h,参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3.33±0.89)h,t=15.0431,P=0.0000<0.05,统计学具有组间数据参比意义。

附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术前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动静脉血氧分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对比

附表2 实验组与参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与NIHSS评分结果对比

2.3 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与NIHSS评分结果 数据计算显示,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结果、死亡率对比参照组,P<0.05,统计学具有组间数据参比意义。见附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危重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引发的脑内实质性出血,存在死亡率高、恢复慢、发病快等特点,且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3][4]。高血压脑出血高发人群为50岁~60岁阶段,头痛、失语、眩晕、呕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的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治疗该疾病时不但需要有效清除血肿,也需要较高时效性,将患者血肿压迫尽快解除,降低损伤神经系统的程度[5]。目前临床一般应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能够将血肿占位效应缓解,有利于局部缺血症状的改善[6][7]。目前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两种效果较好的手术措施,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较快清除血肿的方法,存在较高临床应用率,但因手术存在较大创伤,应用会被限制。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手术创伤小的特点,但对于清除血肿的效果还是存在极大的争议[8]。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脑动静脉血氧分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手术时间、NIHSS评分结果对比参照组数据,统计学具有数据分析意义(P<0.05)。

综合以上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相比较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效果更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十分有利,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氧分压引流术开颅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