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有效落实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2018-10-20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个位笔算两位数

汪 涛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理解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算法多样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不同算法的展示,是课堂上合作交流场面的呈现。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尊重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就是尊重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教学中如何落实算法多样化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一、经历探索,自主建构

算法多样化标志着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不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等学习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算法,不但理清了算理,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展示了自我与个性,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参与、学会了探索。

教学“13-9”时,教师请学生两人一组,动手用圆片摆一摆,对13-9的算法进行探究。学生纷纷动手摆起来,教师请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算法,一位学生演示,另一位写算式。

第一小组:13-9=4,我们是这样拿的,从13个圆片里1个1个地拿走,拿走9个剩下4个。算式为:13-1-1-1-1-1-1-1-1-1=4。

第二小组:我们和第一小组不一样,我们是从左边的10个圆片里拿走9个,剩下1个,再加上右边的3个,也等于4。算式为:10-9=1,1+3=4。

第三小组:我们是这样算的,把9分成3和6,先拿走3个圆片,再拿走6个,也等于4。算式为:13-3=10,10-6=4。

第四小组:我俩没有动手摆,我们用的是“想加法、做减法”的方法,算式为:9+4=13,13-9=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些算法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经历数学活动的结果,是操作、合作、思考后的结果,是他们的一种创造。教学中,教师鼓励和尊重学生合作、思考和交流,重视算法多样化。通过交流各自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了有效途径,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算法多样化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自主探索和建构的过程,让每个学生的智慧都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发挥。

二、学会倾听,有效交流

算法多样化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发掘创新的潜能。每一种算法都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体现,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教师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交流,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组织全班交流。交流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算法。提醒学生:一位同学在发言,我们不要随便打断,要仔细听、认真想,听完后再做点评;发言的同学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算法,特别要说清实物操作的活动是如何抽象成数学思考和数学方法的。

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学生探究84-49的算法,经过思考后,生1说出自己的算法:“84 接近 80,49 接近 50。把84 看作 80,49 看作 50,80-50=30。被减数看少了4,减数看多了1,30加4再加1,结果等于35。”其他学生认真地倾听了生1的发言,这时生2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你的算法是对的,但如果84不变,把49看作50,84-50=34,34+1=35。这样算是不是快一些?”生1佩服地说:“是呀,还是你这样算更简便。”生2开心地说:“我也是在你的算法中得到启发,做了点调整。”这时全班响起了掌声,教师和同学们的掌声是送给他俩的,更是送给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学生在学会倾听的同时,掌握了知识,感悟了方法。

课堂上,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再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有效的交流既培养了学生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又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品质。让学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既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又在倾听与交流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尊重算法,主动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教学中,教师鼓励和尊重学生合作、思考、交流,重视算法多样化。优化算法的主体是全体学生,要让学生感到某种算法是比较好的算法,从而自觉自愿地去应用。被动地优化只能是被动接受学习,主动地优化才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发展。

学生探究口算加法“54+28”的算法时,生 1 说:“50+20=70,4+8=12,70+12=82。”生 2 说:“做这道题先看十位相加是否满10,要进位可以直接把54十位上的5看作6,十位上6+2=8,在得数的十位上写8,个位上4+8=12,在得数的个位上直接写2。”教学中,学生的这两种算法我都及时地给与肯定和鼓励,学生探索算法的积极性很高。接下来学生探究口算减法“54-28”的算法时,生2接着说:“做这道题先看个位够不够减,要退位可以直接把54十位上的5看作4,十位上4-2=2,在得数的十位上写2,个位上14-8=6,在得数的个位上写6。”通过对多种算法的交流、比较,同学们认可了这种算法,在巩固练习时,学生自觉地选用了这种算法。

课堂上,教师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适合自己的算法是在自主探索和彼此交流中获得的。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在对各种算法的质疑、判断、比较中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使用的方法,引领学生深层次地感悟体验算法的最优化,从而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四、比较完善,领悟规则

算法多样化固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但在呈现多样化的算法之后,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各种算法的价值,使学生学会在比较中领悟计算规则。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学习中,无法真正领会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在计算进位加“34+16”时,学生通过操作不难发现“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学生通常初次笔算时有两种算法:从十位加起,3+1=4,十位上写 4,个位上 4+6=10,满10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0,并把十位上的4改成5;从个位加起,4+6=10,个位上写0,记住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3+1=4,再加上个位上进的1,得5。通过对两种算法的比较分析,学生一致认为第二种算法简便,此时学生初步体会了从个位加起的优点。接下来学生探究退位减“50-26”,呈现竖式后让学生说说,打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讨论: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再次体会从个位减起的优越性,从而领悟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规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教学中,计算规则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对多样算法进行比较后自己发现并完善的。在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理解了笔算的算理,掌握了笔算的方法。学生经历了计算规则的领悟过程,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这样的数学学习充满灵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总之,算法多样化可以提高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化学习,努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将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与基本的学法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将算法多样化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个位笔算两位数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巧算两位数加法
口算 笔算 估算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