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8-10-19王芳

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本预学三角形

王芳

小学数学学本课堂要求在学习数学时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用的发挥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每项活动中。构建学本课堂对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彰显自己的个性和提高课堂效率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确立学本课堂的思想,运用科学而高效的方法打造学本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预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预学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自主性的预学不是完全的自主,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预学,将预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接触和感知学习的内容,积累知识,发现问题,从而准备好课堂学习的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这一内容时,给了学生这样的预学设计单:首先,让学生按照指定要求画出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其次,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情景写几个和三角形关联的物体;再次,让学生拿小棒摆出三角形;最后,让他们将预习中的困惑与发现写下来。经过预学单的导学,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特征,也找出了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进行教学。

二、主动参与,践行学本课堂目标

构建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学生只有真正参与进课堂,其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学本课堂的教学目标才能被真正践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課堂的教学和学习中,实现构建学本课堂的要求和目标。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以下教学情境: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倒入不等量的水,确保两个杯子有明显水位差,然后向两个杯子中各放入一份相同重量的糖,让学生回答哪杯水更甜些。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水少的那杯会更甜。因为杯子里的水少,糖块在水中占有的比例就会大,水里的甜味就浓。这时,再向那两杯水里放入相同重量的糖,要求学生说出哪杯水更甜。学生陷入了思考,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不过他们同意和我一起进行这个实验。接下来,我讲述了比例的深层的问题,并且利用多媒体,引入生活中一些画面和一些情景帮助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学生想要获得问题的答案,当然会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过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实现了学本课堂的预定目标。

三、分组合作,培育学生创新技能

分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在探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我用开课的前5分钟时间阐述分数的概念和相关应用,然后组织学生实施分组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列举分数应用于生活的例子。学生借助小组合作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互相补充和完善,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果。学生在分组探究时,教师需要及时地提出意见并给予指导,对于在探究中碰到的问题和障碍,在进行解答后再要求学生回归小组合作再探究,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本课堂”让正在成长的学生,不再像邯郸学步一样跟在教师后面打转,而是自主研究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预学为主,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轻松有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小学)

(责任编辑 韩正庭)

猜你喜欢

学本预学三角形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三角形,不扭腰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教育寻真
三角形表演秀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如果没有三角形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整体·联系·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