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仿写“三步走”

2018-10-19李梅香

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三步走夹竹桃幻想

李梅香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从单一模仿到自主生成再到思维创造,这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教师适时正确的引导,才能实现它自身的价值。

一、模仿,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只要教师正确指导,灵活教学,模仿也可以有它自身的利用价值。

例如,统编版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一文,教师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二自然段进行仿写。在教学中,教师先自行举例,“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山,真的像爸爸说的,那么高大无比吗?”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翻过去,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树,真的像爷爷说的,那么高大挺拔吗?”“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花,真的像奶奶说的,那么多姿多彩吗?”紧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将模仿的内容带入文中读一读,一首新的小诗就完成了。这既深化了教学内容,也为学生学会创作打下了基础。

二、生成,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从“模仿”到“生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能从模仿中学出“门道”。

例如,学习《学会合作》一文时,师生在学习第二自然段“你是学生,就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时,教师抛出问题:“省略号处可以再写些什么呢?”有很多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一位学生说道:“你是老师,就要和同事一起备课,共同教育祖国的花朵。”还有学生主动要求以《学会宽容》为题模仿第二自然段进行总分总的结构仿写。这正是源于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细致指导,慢慢引导,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不拘泥于模仿,课堂生成则自然水到渠成。

三、创造,解放学生思维束缚

如果说“模仿”还是应用在积累的基础之上,那么“创造”则要带学生进行无穷的想象。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巧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夹竹桃》一文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散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出季老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一是夹竹桃韧性可贵,二是夹竹桃能引起幻想。在教学引起“幻想”这一片段时,笔者首先精心设疑,先让学生找一找在季老的眼中夹竹桃被幻想成了什么。再让学生用心朗读,找出规律,激活想象。如“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通过师生讨论,学生明白“地图”“亚洲”“非洲”“大海”“游轮”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提示“我幻想它是校园,它居然就是校园了”为开头填补留白,丰富想象,有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幻想它是校園,它居然就是校园了。这一堆影子是教学楼,那一堆影子是图书馆,中间空白的地方是操场。碰巧有几只蝴蝶飞过,这就是嬉戏玩耍的孩子们。”说完,班级响起了阵阵掌声。就这样,一个个新鲜灵动的答案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学生的智慧火花朝着文本以外的空间舒展开来。

模仿,让学生知道怎么写;生成,让学生喜欢写;创造,让学生想象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习规律,努力践行仿写“三步走”,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高效,也让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创新”的完美蜕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猜你喜欢

三步走夹竹桃幻想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夹竹桃
锁不住的幻想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
夹竹桃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