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结尾让语文教学意犹未尽

2018-10-19王美君

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思维

王美君

上语文课,强调的是有好的开始,也要有好的结尾。课堂结尾就像压轴的大戏,或存身根基,或融入中心,或提升情愫,或扩张蔓延,或诱慧立异,能起到推涛作浪、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结尾能表现出教师的匠心独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升华。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才能得到体现。那么,小学语文课的结尾怎样安排才能更加精彩呢?

一、结尾令人回味,丰富学生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知识积淀烘托教学,使课堂生机勃勃,诗意连连。

以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一课的教学为例。结尾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课文中在提到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时用了“壮举”一词,说这样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表明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请你说一说课文中称虎门销烟是壮举的原因。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播放电影《林则徐》的片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那时沉闷的气氛和压抑的环境,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现在你就站在林则徐的雕像前,你有哪些话想说呢?

结尾这样安排,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以声音和图像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动用多个感官感受教师营造的情景,在悲壮的氛围中,学生对林则徐的壮举有了极为深刻的感悟。

二、结尾音乐回旋,催生知识升华

美妙动听的乐曲能够扣人心弦,唤醒沉睡心中的愿望和情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听觉会被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起,他们会屏息凝神、侧耳倾听,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思维交汇撞击的过程中,融合感悟升华了课文知识与课文情感。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一文是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解说词。在该诗歌教学行将结束的时候,一曲气贯长虹的主题曲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里回荡,学生被深深的感染,他们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紧盯着画面上奔腾而来的长江之水,不由自主地和着音乐声唱了起来。学生为情所动,为情所思,不需要再用语言去描述,再用语言去总结,“声教”的效果远远高于“言传”。

三、结尾扩展发散,引发积极思考

语文教学的课堂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因而不能随意学和自己学,需要和预先设定的目标相吻合,教学中,学生一切的思维活动都要集中到课堂教学目标上来,为教学的目标服务。教学中,在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以后,教师在课堂的结尾处进行总结和扩展,有利于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目标是要求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敢于创新。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假如你想知晓什么是创造力,可以研究切苹果的另一种方法。课文中说的打破思维定式的方法,切蘋果就是将苹果横着切。我们在生活中也有打破常规思维的问题,你能想到哪些呢?”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可以随手拿起讲台上的粉笔头,问大家:“这个你们说怎么创新呢?”在学生还在思考中,可以顺手将粉笔头轻轻抛出,告诉学生可以当飞镖使用。在哄笑声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想出了书脊可以当尺用,课桌几张拼在一起就是床……

总之,一节课最后的结尾如果不精彩,一堂完美的课就会大打折扣。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结尾就是要恰当地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真正做到结尾铿锵有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思维
情感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