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激发农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研究

2018-10-19李园园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

李园园

摘要: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毕节试验区,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标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试验区建设,毕节已完成了部分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但在脱贫攻坚的大势下,毕节试验区依然存在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归结制约群众脱贫的因素分别是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人力资本。针对这些因素,拟从“扶贫先扶志”和“扶贫先扶智”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智 扶贫先扶志

为落实毕节市委办《关于印发<开展万名干部大调研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根据校(院)党委安排部署,本调研组一行3人于2017年12月11日至14日到我校(院)帮扶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河乡拉乐村进行专题调研。通过了解情况、深入贫困对象家中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较为详细调查了拉乐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现状,着重从制约拉乐村农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包括主观能动性、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客观因素等几个方面入手,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大河乡拉乐村的基本情况

大河乡拉乐村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西部,地处两省(云南省、贵州省)三县区(镇雄县、赫章县、七星关区)的交界处,距七星关城区74公里,距大河乡政府驻地6.1公里。该村位于大河乡西南部,东与大河乡双桥村接壤,南与中屯乡头屯村接壤,北与大河乡青杠村接壤,下辖拖冲、丰收、幸福、光明、胜利、拉乐6个村民组,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50亩,林地面积4092余亩,森林覆盖率高。现全村总人口768户3117人,其中农业人口3112人,少数民族14户80人,2017年查漏补缺后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655人,占总人数的21%,为深度贫困村。截止2016年底,已脱贫415人,2017年计划脱贫128人,贫困发生率4.5%,拉乐村为大河乡2017年计划出列村。

拉乐村主要种植玉米、烤烟、土豆,农民收入的另外一个来源是外出务工,全村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短缺,无集体经济收入,属于空壳村。目前,村内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通村公路1条6.5公里,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名;小学1所,有教职工16人,学生175人,学前班学生45人,留守儿童(学生)73人;村办公楼1栋160平方米,正在新建的有村级服务阵地、文化服务场所、网络光纤、通组公路等设施。

二、制约群众脱贫客观因素

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贫困群众主观脱贫意愿强烈,但是受资源、环境及自身条件的制约而无法脱贫。

第一,自然条件是制约农村群众脱贫现实因素。拉乐村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土层薄,生产生活用水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脆弱,生产力水平低,一旦遭受自然灾害袭击,则毫无招架之力,且由于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很难通过个人努力事前进行预防,农民家庭不能完全承受自然灾害带来损失时,则出现返贫现象。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乘数效应暂未显现。从2015年开始至今,精准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方面成效已经初步显现,使得诸如通村路、通组路、广播电视、人畜饮水的状况有所改变,但要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还有一些制约因素,比如截止调研结束,拉乐村尚不通网络,2016年在拉乐村山顶建立一个基站,保证了农民的基本通讯需求,但是,由于拉乐村民居住分散,移动、联通虽然做过很多努力,由于资金受限,网络至今不通,也更无从发展“互联网+”,和现代高科技农业。

第三,人力资本薄弱。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和自身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拉乐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主要劳动力学历水平基本在初中及其以下)和知识技能积累严重不足,造成的后果是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影响其外出务工的竞争力,致使其外出务工多从事体力型、高风险、低工资的劳动。

三、部分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在调研中发现,小部分农村群众主观脱贫意愿不强,不愿意参与到扶贫活动中来,脱贫攻坚积极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农村群众对政策认识出现偏差。受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制約,拉乐村为整村深度贫困村,村子内部整体收入区分度不大。实行精准扶贫以前,扶贫政策属于“撒胡椒面”“大水漫灌”形式,村民内部获得政策支持的都是家庭收入相差不多的人家,所以,对于多得和少得,村民内部邻里之间意见不大。实行精准扶贫后,从国家层面对扶贫对象提出了硬件的具体要求,比如不能有车、不能有商品房等,扶贫对象的确定更加精准,这就造成村民内部矛盾凸显,部分村民争抢扶贫资源,觉得自己和贫苦户之间各方面差距不大,贫困户能够获得资金支持,而自己不能,这就造成邻里矛盾突出,同时对进行扶贫的干部也有很大意见,加大了基层扶贫工作难度。

第二,贫困惯力制约农民群众脱贫意愿。贫困受到贫困者生存环境影响,贫困塑造着他们的人格特点,使得贫困者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走出贫困。贫困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的致贫因素增多,造成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突出。比如在调研期间,遇到某一农户家办丧事,按照当地风俗老人过世后要请人看老人下葬吉时,而下葬吉时距离老人过世有的长达15天,极大浪费当地人力、物力。虽然省政府、市政府、区政府在2016年先后下文进行殡葬制度改革,提倡移风易俗,节俭办丧,破除陋习,但是部分群众仍旧偷偷进行。

第三,抗击风险意识薄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拉乐村贫困户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特别是一些重大疾病往往令农户整个家庭束手无策。虽然从2002年开始我国积极构建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拉乐村参加新农合情况不容乐观,贫困人口由于个人缴纳部分有财政补贴故参合率高,而非贫困人口参合率则较低,且参保断断续续(农户的一般做法是:当年生病当年交,当年不生病认为交钱是没用,没必要交;甚至还有非贫困户认为国家给贫困户交了新农合,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政府不会不管。)造成的后果是农村非贫困人口的家庭遭遇重大疾病后,高昂的医疗费用立刻会让该家庭致贫或返贫。

四、激发农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20日对毕节试验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3年时间,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毕节试验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深度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因此,其发展既要利用好国家政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要落实好总书记指示,就要变扶贫中“输血”为“造血”,变贫困群众被动“要我脱贫”为主动“我要脱贫”,激发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扶贫先扶志

加大农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培育,必须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意愿。一要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扶贫政策宣传,使脱贫群众充分认识到扶贫可能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充分调动其自身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脱贫群众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自我发展的决心、苦干实干的恒心,使脱贫群众认识到,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不思进取、“人穷志短”,可怕的是信心和志气的缺乏。二是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四讲四干”作用。讲习所既“讲”又“干”,既“知”又“行”,通过讲清楚思想、讲清楚政策、讲清楚方法,是农民群众做到“知”,为激发农民群众脱贫实干脱贫的“行”奠定基础。使农民群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干有方向、干有目标、干有激情、干有效果。

(二)扶贫必扶智

加大农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培育,重点是要贫困地区的受教育水平。一要改善教育水平。教育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最有效的措施,是拔除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决战深度贫困的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落实好教育扶贫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資助政策,保障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障碍入学就读。对二要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市人社局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对有劳动能力未就业贫困对象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民族特色手工艺、技能教育长期培训,从而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增强农村贫困人口的竞争力。

(三)激励强动力

推进农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培育,必须补齐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短板。要补齐短板,就要用好三个资本。一是自然资本。自然条件是贫困地区的劣势也是优势,它既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也是后发赶超的动力源泉。目前,用现代的生产管理方法发展特色农业,建立农产品品牌,把深度贫困地区建成绿色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地。二是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获得是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为增强深度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保障。 可通过差别化信贷管理、小额信贷等帮助农户解决好资金使用问题等。三是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可发挥自身独特专业优势帮组农户。比如,组织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行业协会到农村进行技术宣传、技术指导;以协会为纽带把贫困农民组织起来,增强其获取社会资本的渠道。

小结

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的核心要素,对贫困户“智力”和“志气”的培养是加强内生动力的关键,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外在要素。毕节试验区以“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在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帮扶下,为推进试验区发展凝心聚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遗余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新华社[N]2018年7月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
国有文艺院团市场化运行改革路径优化分析
“五心”理念培育内生动力,践行绿色司法
提升我国县域城镇化内生动力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浅论图书知识社会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
新时期苏北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研究
论职业教育在农民市民化内生动力塑造过程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