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图书知识社会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16-10-28毛彩云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信息服务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图书、知识和信息服务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知识和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在履行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职责的同时,向社会开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已成为必然。

关键词:图书;经济发展;信息服务;内生动力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必要性

(一)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从历史看,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发挥图书馆为社会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作用。美国塞缪尔·阿尔伯特·沃尔珀特说:“在实际经济活动中,那些拥有比较多的完备知识或信息的那部分人才是商业企业竞技场中的赢家”。拥有知识和信息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在图书馆为地方经济服务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因服务对象定位于所有公众,其信息资源建设情况相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就比较短缺,在发挥服务作用方面尚存较大不足。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1794所大学图书馆图书藏书量接近6.6亿多册,公共图书馆藏书4亿册。高校图书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8%,公共馆仅为28.6%。通过数据不难发现,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存储的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主要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对象一般局限于本校师生,导致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积极性缺乏。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与地方经济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地方高校需要财政拨款以保证正常办学运转;另一方面,地方经济需要知识、技能和科研等成果转化促进发展。这样各种利益关系趋于一致,融于一体。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当主动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在首先保障学校师生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转变观念,拓展服务功能,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使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和科研成果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达到学校、图书馆和地方经济发展“三赢”的局面。

(二)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取决于大学内在的要求。如前所述,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发展都与地方财政的支持有着密切联系,作为高校图书馆更是如此,没有投入,不可能有发展。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引领是大学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在馆藏、数字化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现在的高校图书馆在文献收藏、课程资源、知识信息和文化传播,特别在资源、技术、服务等方面具备了实施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指出“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所有的公民都应有权利共享这些精神遗产。因此,大学图书馆必须把握时代契机,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途径,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所作为,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力求担当。应当看到,图书馆因拥有丰富的知识馆藏资源,具备先进的技术设备、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及较强的情报服务技能,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服务,使他们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为其作出贡献。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始终站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前列,为用户提供各种最为快捷、准确、及时的情报信息,这种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的综合优势,受地方政府和市场经济的重视和欢迎。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可以与时代更为贴近,与社会需求更为合拍,这既可以通过图书馆明确学校的定位,也有利于高校品牌的提升,同时,更有利于高校产学研等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图书知识社会化是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作用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对各高校办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中,对于生均图书数量、图书馆(资料室)用房面积、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服务功能都有严格的要求。各大学为了更好地应对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需求的增长,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同时还要满足学校评估要求,都纷纷加大了资金投入,大力推动图书馆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使用面积不断扩大,阅览室的数量大幅增加,图书资料数量稳步上升,图书馆功能越来越强,可以说,高校图书馆已能够满足自身需要,并出现了资源的大量闲置浪费,其优势和作用无用武之地。据统计,藏书利用率为40-50%,而经常利用的藏书仅占20%左右,也就是说有将近半数的馆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作为集科技、文化、教育、服务与一体的高校图书馆,在软硬件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凭借丰富的图书资料、网络、数据库等资源,既可以为教育、医疗、科研等行业的人员提供阅读、借阅、资料下载等服务,也可以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咨询,由此可见,实现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使图书知识社会化,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由之路。

二、图书知识社会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一)树立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

高校图书馆应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打破封闭、陈旧、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立足高校,着眼长远,正确处理自身、学校与社会三方关系,在远景规划和近期安排中,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积极探索在科学管理、读者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方法,大力推进向社会开放,在搞好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注重对地方历史文化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在可能的条件下,开辟城市历史展览室和阅览室,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努力向实现图书知识社会化,服务触角本地化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推动向社会公众开放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图书馆应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推动知识文化的传播,逐步对社会公众开放,这对营造全社会阅读氛围,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德国图书馆学家诺德在17世纪就提出:“图书馆不应只为特殊阶层服务,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要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对外开放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图书纸质资源、电子信息资源、特色馆藏的优势,有计划、有选择地逐步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群体开展社会服务,提供免费文献借阅、数字资源检索查询服务等,使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得以发挥。

(三)建立区域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联盟

要建立图书馆区域联盟网站,集中发布联盟资讯,让广大市民和企业、农牧区科技工作者广泛深入了解图书馆服务信息。联盟成员之间要开展网络互联,实现馆际授权数字资源的共享,搭建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平台,集合联盟成员专家人才优势,免费为读者进行实时咨询服务。区域联盟成员可发挥整体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图书文化讲座、展览等惠民服务活动,可实现地区信息机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联合共享。也可与党政机关联合组织开展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同时利用流动图书车等方式,深入社区、中小学、农村、工地,开展图书馆流动服务。各大学也可自行与社区合作开展社会服务,大学图书馆可以与附近的居委会签订协议,社区的居民可以随时到大学图书馆借阅图书,以提高居民的素质。要通过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实现图书和电子资源的共享,形成资源共建整体合力,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充足文献信息保障。

(四)打造主题服务品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可组织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文化广场”,树立地区“全民阅读”新标杆。也可组织开展“主题读书周”活动。读书周期间,联盟成员可举办讲座,向市民讲解利用图书馆、计算机检索、图书馆功能、读者权益等知识,让市民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也可举办主题读书研讨活动,交流读书经验,增加文化氛围,激发读书热情,努力把学校与社会、师生与市民联系起来,形成学习型组织,推动一个国家知识的传播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可组织社会读者专题学术报告会。一般高校图书馆都设有学术报告厅,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组织全国或省内著名专家教授举办讲座,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举行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强化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

特色馆藏是以高校教学科研及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建立起来的,不仅能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校内用户的文献需求,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外开放服务,满足兄弟院校和社会用户对馆藏特色文献的需求。如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突出自己的民族优势,专门成立了青藏高原研究文献中心,致力于藏学和民族学、人类学等特色,收藏大量的历史和现代青藏文化资料,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效服务,受到师生的欢迎。加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收藏,而是以研究、发现、确认和阐释,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文献序列,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及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可见,高校特色馆藏建设不仅能在更高程度上为教学科研提供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六)成立地方主导产业专项服务小组开展精准服务

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选择几项主导产业,成立专门产业服务支持小组为其提供服务。比如,图书馆可联合本学校的专家教授,依托本图书馆应与本地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相关文献资源,系统地制作出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为科研人员提供最前沿的知识信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利用科学详实的科研项目数据,直接而广泛地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七)加强图书馆与地方农牧区及企业合作共赢

农村牧区和中小企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普遍存在缺乏专门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渠道,在发展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较为迫切。而高校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技术优势,可以不断加强科技成果信息收集,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库,并将科技成果信息定向推荐给农村牧区及企事业单位,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各种所需的信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特别是农村牧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但由于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使他们在不用到省城就可以根据需要在网上进行咨询、检索、下载和学习,较好地掌握知识和技术,双方都变得方便快捷,而减少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成本。同样,高校图书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中小企业的需求,开通网络平台,完善资源信息库,通过互网络为企业提高信息服务,同时可为图书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范垂江秦浩波臧良运高校图书馆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7).

[2]马新艳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以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6.(06).

[3]刘丽杰大学图书馆的现代担当[N].中国教育报, 2014.06.20.

[4]刘军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9).

[5]毛彩云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作用、优势及途径[J].攀登2014,(02).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信息服务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