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018-10-19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461000陈雪莹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461000)陈雪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60.51±0.71)岁。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23±0.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是日常护理、用药指导、输液管理及遵医嘱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分析如下:先成立临床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护理人员可按照表格护理工作进行逐一完成,由护士长每天进行检查并确认签字,并总结当天工作室出现的问题,组织讨论给出有效改进措施。入院第1天,由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帮助其迅速适应医院环境,为患者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严重者使用吸氧机,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带领患者进行医院常规检查,告知其注意事项。入院后第2~6天,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发病情况,耐心倾听患者遇到的问题,向其讲解脑出血相关基础知识及成功病例,提高患者自信心与依从性,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其正确的用药方法及合理的营养搭配。入院后第7~15天,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告知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对痊愈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监督并协助其使用正确方法训练。出院当天,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叮嘱患者出院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合理安排饮食、定时定量服药,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当天对护理后的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80分以下(包括80分)为不满意,统计患者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4.58%,但护理满意率97.92%则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
附表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s)
附表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观察组 48 8.12±2.53 4460.27±715.34对照组 48 9.51±2.87 5083.57±861.20 t 2.517 3.857 P<0.05 <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先成立护理路径小组,小组通过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对患者及家属宣传脑血栓知识,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合理的重要性及成功病例,提高其自信心,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消除其疑问、焦虑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指导患者饮食,制定每天营养餐,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吸收。使护理工作更具计划性和针对性,有效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效率。对于患者出现的突发情况,护理人员可以及时给予有效的紧急处理,迅速控制患者的病情,大大节省了医疗资源。
临床护理路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患者的最大权益,通过加强护患关系,使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患者对脑出血病情的认知,使其更加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2]。临床护理路径通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因护理人员工作的随意性引发的问题,切实保护了患者的权益,减少了医患纠纷,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从而帮助医院树立良好形象。本次研究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较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