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疼痛管理对癌痛患者疼痛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0-19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胡晓静郭静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胡晓静 郭静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各类肿瘤疾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中31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59.5±6.3)岁。对照组中32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0.4±5.8)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肿瘤科护理,观察组患者额外实施个体化疼痛管理,具体如下:①疼痛评估: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癌痛程度进行评估。并为每一位患者建立疼痛管理档案,记录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疼痛治疗、护理等情况[1]。②疼痛教育:患者入院当日,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填写疼痛认知调查,掌握患者的疼痛认知程度[2]。在此基础上向患者发放疼痛健康教育手册,教会患者掌握疼痛评估方法,提高患者的疼痛知识掌握度。在患者用药治疗当日,应用口头讲解、资料宣传、观看视频等方式向患者介绍镇痛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积极地应对措施[3]。③药物镇痛干预:监督患者合理、坚持用药,保证血药浓度能够及时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患者用药3d时,对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估,调整药物剂量,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患者用药1周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和疼痛缓解情况,常规进行用药指导。对于镇痛效果欠佳的患者,及时调整用药方案[4]。④心理减痛干预: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接受现实,主动倾诉自己的感受,采取倾述、宣泄的方式来释放疼痛带来的压力。指导患者采取听音乐、看电影、打太极、读书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前后的疼痛状况,包括疼痛程度和疼痛持续时间,其中疼痛程度以NRS分级法进行评价,计分范围为0~10分,其中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②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其中分数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方式录入,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录入,行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初入院时的疼痛程度和疼痛持续时间均相当,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且疼痛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初入院时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相当,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比较
附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结语
个体化疼痛管理在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疼痛教育、药物镇痛干预及心理减痛干预等措施,从精神因素、生理因素两方面入手,积极地帮助患者进行疼痛缓解,从而获得有效地疼痛缓解效果,最终达到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