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课后习题实施精准教学
——《青蛙写诗》说课及点评

2018-10-19沈惠芳盛新凤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省略号标点水珠

沈惠芳 盛新凤

一、教材与学情的解说

从文本来看,《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文意浅白,又充满童趣,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从课后习题来看,本课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有识字、写字、积累、朗读、认识标点、提取信息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认识标点”和“提取信息”这两个要素,在整套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这些要素看似各自为政,实则相互关联。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

综合考虑教材编排的特点、学生的学段学情,我将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定为:

1.利用字理、复现、偏旁归类等多种形式,在情境中认识“串、过、们”等6个生字和新偏旁“秃宝盖”,会写“个、们”2 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借助“蝌蚪、水泡泡、水珠”等具体事物初步感知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形象,并学习“标标”“圈圈”“画画”等阅读方法。

3.通过教师领读、同桌互读、创设情境读等多种形式,把课文第2~4自然段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恰当的停顿,并尝试在朗读中感受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流程的安排

整个教学流程,我主要分四个板块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一步,创设学习情境,揭示课题。

结合课前“变变变”的游戏,将黑板上的圆“变成”水泡泡、小水珠、小蝌蚪,板贴荷叶、水草、青蛙,创设荷塘情境,揭示课题——“青蛙写诗”。

第二步,巧借思维导图,识字积累。

课题中“写”和“诗”是本课的生字。“写”字的学习,主要通过引入已学的偏旁“宝盖”进行比较,从而认识“秃宝盖”这个新偏旁。

“诗”字的学习有两个重点:首先是正音,复习整体认读音节shi;其次是引导学生链接学习生活组词,借助思维导图整合识字和积累。

【点评:识字、积累都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统编本一上册教材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词语积累,在教学中不能视为简单的读读写写记记,应将其融合在生字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归类、内化,才能事半功倍。】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板块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读课文,标标小节。

第二步,指名读文,随机正音。

第三步,圈圈画画,提取信息。

结合课后习题“青蛙写诗的时候,有哪些好朋友来帮忙”,我设计了“我是信息提取员”的学习活动。

1.学一学。在教师的带领下找到第一个好朋友“小蝌蚪”,圈出来。

2.圈一圈。自己读课文,找到其他两位好朋友圈一圈,然后集体交流。在交流中,通过字理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串”。

3.说一说。将提取到的信息通过两个句式进行有序地表达。

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来帮忙了。

_____的时候,来帮忙的朋友有______、____和______。

【点评:“提取信息”在本课中是首次渗透,将其分解成“学一学、圈一圈、说一说”三步来进行,既符合刚入学的孩子的学习起点,又渗透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借助句式“说一说”的安排,实则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感知与表达,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三)借助具体事物,感知标点形象。

这个板块是整堂课的重难点所在,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来突破重难点。

学习活动一:以短语带句子,读出节奏。

课文第2~4自然段结构相似,“当”字反复出现三次,我以此为切入口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节奏。

第一步,给“当”字正音,明确这是生字。

第二步,通过范读、带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指导读好短语“当个/小逗号”的停顿。

第三步,举一反三读好“当个/小句号”和“当/省略号”两个短语。

第四步,从短语到句子,指导读好小蝌蚪说话的节奏。提示:“当”字短语与前面部分也可以稍稍停顿一下。(我能/当个/小逗号。)

第五步,自主尝试、同桌互学、集体共学,读好水泡泡和一串水珠说的话。(“我能当个小句号”“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利用“复现”认识生字“当”。

学习活动二:结合具体事物,感知标点形象。

第一步,说一说三位朋友分别帮了什么忙,并随机板书。

第二步,比一比三个标点和具体事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从而初步感知标点的形象,为第二课时从青蛙写成的诗里圈出标点打好基础。

学习活动三:代入角色体验,读出情感。

这一学习活动的设计有两个目的,首先是引领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情感,落实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其次是为下一篇课文《雨点儿》中的首次“分角色朗读”做铺垫。

第一步,代入角色,把握基调。

以“如果你是这三位好朋友中的一位,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这一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主基调为愉快、自豪。

第二步,借助评价,指导朗读。

学生戴头饰表演读,教师借助评价进一步指导。

在此环节中落实生字“们”的学习。借助一串水珠的角色,通过“是否可以只叫一个小朋友来当水珠”这一议题,帮助学生理解“们”的意思,并创设情境组词,进行语言积累。

第三步,师生配合朗读,回归整体。

【点评:“读”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低年级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朗读的过程。学习朗读就需要从建立“字、词、句”的概念开始,从学会正确的停顿开始。指导朗读和句子建构相辅相成。】

(四)探索规律,指导书写。

这个板块我设计了“我是写字小能手”的学习活动,整合了“探索规律和生字书写”。

第一步,“说一说”。结合课本田字格的笔顺,说一说“个”和“们”的笔顺,培养看笔顺的习惯。

第二步,“比一比”。“个、们”的偏旁都是由“人”字变化而来的。比一比“人”字做偏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再出示学过的同偏旁的字比一比,这样的变化是都具有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小结“人字头、单人旁”的书写要点:人在上,捺上移,更舒展;人在旁,捺变竖,起中央。

第三步,“议一议”。“人”字作为偏旁后发生变化的原因,感悟汉字的“谦让”精神。

第四步,“写一写”。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展示反馈。

【点评:尽管汉字数量庞大,但从构字上来讲仍然有规律可循。教学中,注重汉字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悟”出书写规律,才能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提高其独立书写的能力。】

猜你喜欢

省略号标点水珠
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省略号
小小标点真厉害
种水珠
我是快乐的小水珠
水珠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