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韵品蕴
——《田家四季歌》(第一课时)教学及点评

2018-10-19执教周丹虹点评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田家粒粒字理

执教/周丹虹 点评/刘 晶

【教学内容】

统编版二上第二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季”等 15 个生字,正确认读“场”“了”2个多音字,会写“戴”“农”2 个生字。

2.正确朗读歌谣。了解夏秋两季的农事。学习模仿句式表达。

3.激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学习农民的劳动精神。

【教学流程】

一、回顾发现,知“歌”型

(一)回顾发现。

1.小朋友们,这一个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篇课文,还记得吗?

出示:《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

2.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都是儿歌。题目和内容有关。

(二)揭题知“型”。

1.板书课题,认识“季”,读课题。

2.据题猜内容。读了课题,你猜猜这首儿歌会写些什么?

【点评:一个课题,做足文章。在回顾比较中勾联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依据地猜测课文内容,聚焦认知难点“田家”,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读“歌”韵

(一)初读。

既然称它为“歌”,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读,注意读准字音。

(二)检查反馈,初识大意。

1.小组合作,分节朗读。

2.指一小组朗读,随机正音。重点:上场、花开草长、农事了。

3.多种形式诵读——打节拍读、问答读、和韵脚读。

4.现在,谁再来猜猜,“田家”到底指什么?

【点评: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指名读,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在读中感知韵文特点,初步了解文意,同时扫清生字认读障碍。】

三、知夏秋事,品“歌”蕴

(一)导语。

“田家”就是指农家。乡下的人家以种田为生,所以称为田家。他们一年四季要做不同的事。小朋友再去读读这首儿歌,想一想,农民们哪个季节最忙?

预设:夏、秋。

【点评:以主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站在儿童视角,考虑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将显著表达“农事忙”的夏秋两节作为第一课时的学习起点。】

(二)知夏事,品味“字”蕴。

1.指名读。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们很忙?

2.交流。

(1)“农事忙”。认识“农”,与“衣”比较。理解“农事”。

(2)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①出示“归”的字理:

感受“归”比“回”更具仪式感。

②组词认识“戴”。(戴红领巾、戴手套、戴帽子)现在月光仿佛变成了农民们的帽子、手套戴在了身上,怪不得,有一个词叫作——披星戴月。

③理解“耕作”。你知道农民们早出晚归,都在干什么活吗?

出示采桑、插秧、耕田、施肥、除草、除虫等劳作场面图。

④拓展说话。那你能不能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

_____了_____又_____。

(3)理解“辛苦”。看,农民们要做这么多的农事,每天起早贪黑,用一个词来说,他们真——辛苦。你知道他们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吗?

指导朗读。

【点评:周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最亮眼的是识字教学。这本来就是一篇识字课文,周老师将生字的学习放入具体的语境当中,采用形近字比较、字理引入、组词理解、图片辅助等多种方法教学生字,特别是“归”的字理引入和“戴月光”与“披星戴月”的巧妙结合,让整个识字教学充满了浓浓的汉语文化底蕴。】

(三)读秋事,仿写“歌”蕴。

1.秋天,田家又忙着干什么呢?自由读第三小节,提取信息。

2.交流。

(1)理解“稻上场”。

①“上场”指的就是把谷粒晒到空旷平坦的场地上。

②稻子在上场前,农民们还做了哪些农事呢?(了解割稻、打谷、翻晒、碾米等工序。)

(2)感悟“谷像黄金粒粒香”。

①结合“谷粒”“米粒”图片教学生字“粒”。

②你知道这句话说谷粒像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③那米像什么粒粒香?

(3)指导朗读。当稻子成熟后,农民们还要做这么多事,才能把它们变成可以让我们吃的大米,真的很辛苦啊!不过,辛苦付出换来了丰收,可以让自己,让孩子们,让我们大家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农民们可高兴啦!

(4)模仿句式表达。

①到了秋天,农民丰收的可不仅仅是像黄金一样的谷粒呢,还有好多东西。(图片欣赏:棉花、柿子、石榴等。)

②出示:

谷像黄金粒粒香。

__像__________。

③小组讨论,指名交流,评价反馈。

【点评:“谷像黄金粒粒香”是一句比喻句,却又很巧妙地秉承了儿歌的特点,节奏明快,读来极有画面感。周老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语言积累点,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感受谷粒和黄金的相似之处,以“米像什么粒粒香”做铺垫,在欣赏秋天果实的基础上,提供句式引导学生模仿表达,感受儿歌表达的独特韵味。】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其实,田家一年的农事可远远不止儿歌里写到的这些,还有好多呢。小朋友们今天回到家,问问你们的爷爷奶奶,明天我们上课时再来交流。现在让我们来复习一下今天学到的生字。

组内自主巩固。

2.指导书写“戴”和“农”。

3.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完成今天的挑战任务(写话),现在给大家分发练习纸。

任务一:采了蚕桑又插秧。

_了____又____。

任务二:谷像黄金粒粒香。

_像__________。

【点评:本环节教学,充分体现低年级语文课堂特点,在课堂中完成部分生字书写任务,并针对二上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将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尝试写话。】

【总评】

周老师在这节课中,统观单元整体,勾联旧知渗透文本特点;结合儿歌特点,多种形式诵读,初知文本大意;采用借助字理、引入成语等多种方法识字,品味汉字文化底蕴;抓住典型句式,感受比喻妙处,尝试模仿表达。综观整节课,很好地体现了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特点,更有效地引导了学生感受和品味汉语文化底蕴。

一、把握好文本共通点,“蕴”在读文中

这一单元是识字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但本单元的课文在编排上却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每一篇识字文的题目都是以“歌”结尾的,明确地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这是儿歌,且题目就明确包含了儿歌的内容主题。《田家四季歌》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周老师很好地把握了这一文本的共通点,在课堂伊始引导学生回顾发现,感知本文也是儿歌形式,引导学生据题猜测儿歌内容,并在反复多形式的诵读中感知文本大意,有效帮助学生降低了学习这首相对有点文言味的儿歌的难度。这样带着思考的诵读,有节奏、有韵味,读出了汉语文化的意蕴。

二、把握好认知新鲜点,“蕴”在识字中

《田家四季歌》读来有韵味,很大一个功劳在于用字上。在这一课时中,一句“归来戴月光”,配上文中诗意十足的图画,读来意韵十足。周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认知的新鲜点,抓住这一句中的“归”和“戴”两个生字,巧妙地带着学生感受汉字的深厚渊源。一个“归”,引入字理,帮助学生感受“归来”一词比“回来”更庄重,更具仪式感。而“戴”字在联系生活组词中引入成语“披星戴月”,让学生自然而契合地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这样的识字教学,识出了汉字的底蕴。

三、把握好语言生长点,“蕴”在表达中

在学习秋季农事时,周老师将目光聚焦到了“谷像黄金粒粒香”的模仿表达上。这句比喻句简洁贴切,“粒粒”这一叠词的运用更增加了语言的韵律感,读来有种灵动之美。在借助图片感受“谷”和“黄金”在颜色、形状和价值上的相似之处之后,大胆尝试,引导学生观察秋季里的其他果实,并充分给予思考讨论的时间,指导学生借助句式模仿表达,有效把握住了时机,实现了语言的有价值生长。

猜你喜欢

田家粒粒字理
鞠 勤
走,到田家寨看风光
我的触角长长了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锅巴粥
Our process of building a physical robot prototype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端午有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