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评价指标和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分析
2018-10-19杨振青郑冬良
杨振青,郑冬良,高 瑛,黄 强
(1.嘉善县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嘉善 314100;2. 嘉善县中医医院,浙江 嘉善 31410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治疗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来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由于生理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不同,不同性别T2DM患者在临床特点和慢性血管并发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相关报道较少。笔者对门诊T2DM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嘉善县中医医院2017年7-12月内分泌科诊治的T2DM患者3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分组进行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诊断标准:T2DM、肾脏病变(CKD)、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均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1];颈动脉中内膜厚度≥1.0mm为内膜增厚,≥1.2mm为斑块形成;下肢动脉中内膜毛糙、增厚,见单发或多发强回声斑块,斑块处充盈缺损,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LEAD)。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资料不完整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饮食控制情况、体育锻炼情况、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用药情况、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疾病史、恶性肿瘤病史。吸烟:既往每日吸烟>1支以上且时间持续1年者;饮酒: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g酒精,约合360g啤酒,或250g黄酒,或100g葡萄酒,或30g白酒);体育锻炼:每周锻炼至少3次,每次持续30min及以上,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且持续半年以上[2]。上述项目均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询问记录。
1.2.2 临床检测项目 (1)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2)采用DXC 800型生化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检测空腹葡萄糖(FPG)、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SUA、血肌酐(Scr)以及肝功能等;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3)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不同日检测2次,取其平均值;(4)眼底检查。根据眼科检查和数字化眼底照相进行诊断;(5)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采用百盛魅力90彩色超声仪(意大利百盛公司),颈动脉测定左右两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共6处的平均值;下肢动脉检测双侧下肢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月国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314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0例,女性184例;平均年龄(67.3±7.4)岁。
2.1 一般资料和生活方式的比较
男性组的病程和饮食控制率低于女性组,而吸烟率、饮酒率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年龄、体育锻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及生活方式的比较
2.2 不同性别T2DM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男性组的SUA高于女性组,而TC、HDL-C低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BMI、SBP、DBP、FPG、HbA1c、TG、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nBMI (Kg/m2)SBP (mmHg)DBP (mmHg)FPG(mmol/L)HbA1c (%)TC (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SUA(umol/L)男性组13024.2±3.0141±1588±108.4±2.67.3±1.75.0±0.91.7±1.42.4±0.71.5±0.3320.6±90.8女性组18424.1±3.6143±1886±118.7±3.37.0±1.55.3±1.01.8±1.12.6±0.81.6±0.3274.4±95.4t0.3261.1971.7230.8691.6522.8550.5241.8102.1704.307P0.7440.2320.0860.3860.1000.0050.6010.0710.031<0.001
2.3 不同性别T2DM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比较
男性组的颈动脉内膜增厚数、颈动脉斑块数、LEAD数均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CKD数、DR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T2DM患者常见慢性血管并发症的比较[n(%)]
3 讨论
T2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多基因与多环境危险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慢性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2011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到11.6%,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3]。本次调查的T2DM以老年患者为主,平均年龄(67.3±7.4)岁。调查结果表明,男性组的吸烟率、饮酒率和血尿酸水平比女性组高(P<0.05),而饮食控制率则比女性组要低(P<0.05),说明男性患者有更多的不良生活习惯且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因此,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患者综合达标和防治血管并发症的关键。岳峰[4]认为在糖尿病患者中与不饮酒者相比,无论饮酒量大小都会对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造成损害,血糖更难控制。本次调查发现男性组患者的平均HbA1c也要高于女性组,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女性组TC、HDL-C则比男性组高(P<0.05),这与高龄女性绝经后性激素改变有关,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引起脂代谢的紊乱,主要是LDL-C升高,HDL-C降低[5]。
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增加大血管病变的比例就越高,有研究显示病程每增加1年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风险增加30%。本组调查显示,虽然男性组的平均病程低于女性组,但是颈动脉中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LEAD仍明显高于女性组(P<0.05),可能与男性患者吸烟、饮酒、血尿酸水平高有关,吸烟和过度饮酒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6],其次酒精易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后者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应该是多方面、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年龄、病程、吸烟、血压、血糖、血脂等。而男女2组在微血管并发症(CKD、DR)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组患者病程短及总体控制情况良好有关。
总之,规范化的综合管理对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其次对男性患者应更多地关注其不良生活习惯和治疗依从性,对女性患者则要重视血脂达标。本次调查的不足是:(1)只是横断面调查而非队列研究;(2)研究样本量少,结果容易产生偏倚;(3)调查对象以老年患者为主,不具全面性;另外部分指标没有深入挖掘,包括吸烟和酒精的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