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9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的分析
2018-10-19雍春娥
雍春娥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 平凉 743400)
健康女性阴道内寄存着许多正常微生物,它们保持着动态平衡,维持正常阴道的酸性环境[1]。阴道炎是由于阴道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外源性病原体侵入阴道而引起的炎症性改变,常引起白带的量、质、色、气味等异常或局部痒、疼痛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上常通过阴道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查反映出女性是否存在阴道炎以及感染的病原体的类型,同时也是诊疗阴道感染最为重要的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静宁县人民医院近一年来接受检查的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以了解静宁县女性患者阴道感染状况的临床特征,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静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的1289例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36.2±3.4)岁,所有患者取标本前2周内无全身及阴道用药史。依据患者年龄将标本分为3组,分别为:18~35组,共592例,36~45组,共387例,46~60组,共310例。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60岁的患者;②曾于2周内阴道用药或全身抗生素使用者;③严重精神病和生殖系统肿瘤病患者。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协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标本采集:患者取截石位,医护人员通过窥阴器将阴道扩张后,用无菌棉签从阴道穹隆后方、阴道深处或宫颈口轻柔旋转采集分泌物样品,避免接触到外阴部和阴道口[2],尚无性生活者取其阴道口分泌物,将标本涂片连同采样棉签立即送检验科检查。
1.3 结果判断
1.3.1 湿片镜检法结果判定[3]:用采样棉签制得湿片,清洁度判断标准如下:镜下Ⅰ度,球菌为(-),杆菌为(+++),上皮细胞为(++++),白细胞0~5个/HPF;镜下Ⅱ度,球菌为(-),杆菌为(++),上皮细胞为(++),白细胞6~15个/HPF;镜下Ⅲ度,球菌为(++),杆菌为(-),上皮细胞为(少量),白细胞16~30个/HPF;镜下Ⅳ度,球菌为(++++),杆菌为(-),上皮细胞为(少量),白细胞>30个/HPF。其中,镜下Ⅰ度、Ⅱ度为清洁度正常,Ⅲ度、Ⅳ度为异常。
1.3.2 革兰染色法判定标准[3]:高倍镜下观察到鳞状上皮表面附有形态不确定短小杆菌,可发现线索细胞即为乳酸杆菌及加特纳球杆菌等菌群,判断为细菌阳性;染色呈深紫色,观察到假菌丝或卵圆形孢子,分枝状或链状排列判断为霉菌阳性;染色后可见梨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呈蓝色,核较小,部分可见鞭毛,判断为阴道毛滴虫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总体检查结果:在1289份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发现各种阴道分泌物异常332例,占25.76%。其中真菌性阴道炎106例,细菌性阴道炎146例,滴虫性阴道炎35例,其他阴道炎45例,检出率分别为8.22%、11.33%、3.65%、2.56%。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病原菌检出结果:3个年龄组总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比较,20~35岁组(29.05%)与46~55岁组(1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5组(27.91%)与46~55岁组(16.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5岁组(29.05%)与36~45组(27.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清洁度检查结果:镜下Ⅰ度、Ⅱ度为清洁度正常,Ⅰ度共286例,无病原体检出,Ⅱ度共301例,其中仅4例检出病原体。镜下Ⅲ度、Ⅳ度为异常,Ⅲ度共378例,其中117例检出病原体,检出率为30.95%,Ⅳ度共324例,其中178例检出病原体,检出率为54.94%。Ⅰ~Ⅱ度病原菌感染率与Ⅲ~Ⅳ度病原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1289例不同年龄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各种病原体检出情况[n(%)]
表2 1289例阴道分泌物不同清洁度下病原体感染情况(n)
3 讨 论
健康女性的阴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其中以阴道乳酸杆菌为主要优势菌,其能够降低阴道pH值,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保护菌群平衡,当某些原因,如性行为不洁、频繁性生活、妇科手术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可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一些致病菌趁虚而入,从而引起阴道炎症。阴道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感染性疾病,引起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有假丝酵母菌、真菌、加德纳菌、滴虫、淋球菌、嗜血杆菌、衣原体、支原体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病菌感染导致等[2]。近年来临床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广泛、过度使用,女性多个性伴侣及流产、卫生用品质量隐患等多种因素影响,阴道炎症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
我们通过对1289例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结果分析,静宁县妇女主要以细菌性和真菌性阴道炎发病为主,其次是滴虫性阴道炎。其中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分别为11.33%、8.22%和3.65%。说明细菌性阴道病是引起阴道炎症的主要因素。细菌性阴道炎[4]主要是生殖道正常菌群(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厌氧菌群(莫比伦式菌属、类杆菌属族、加德纳菌、消化链球菌属和人型支原体属等)数量增加,阴道微生态平衡打破,引起的无阴道黏膜炎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状。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的妇女往往由于自感症状多不明显而忽视,不及时就医而耽误病情,这也是细菌性阴道炎在临床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大量证据表明,BV是早产、流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5]。细菌性阴道炎也可通过性生活进行传染。因此,加强女性健康和卫生知识宣传,进行定期检查对于预防细菌性阴道炎尤为重要。念珠菌[6]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多种环境抵抗力较强,当宿主抵抗力下降或阴道内环境改变时,可在阴道内大量繁殖而致病。感染患者大多存在外阴瘙痒和疼痛ā白带异常等自感症状,自主就医趋势较明显。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使用,导致其感染日益增多。部分患者阴道感染中存在混合感染,其中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BV)二者合并感染最常见,本组发现假丝酵母菌合并BV感染有44例,还有其他混合感染,因数量较少未做统计。其原因可能是阴道感染细菌性阴道病(BV)时内环境恶化,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
1289例阴道分泌物中,3个年龄组总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比较,20~35岁与36~45岁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5岁与46~55岁组及36~45岁组与46~5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20~45岁组阴道感染病原体比率高。育龄期妇女在月经、妊娠、避孕药、不洁性行为、频繁性交、内分泌紊乱、压力导致的抵抗力低下以及各种抗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引起阴道的菌群失调,引发细菌感染[5]。另外,36~45岁妇女随年龄的增加,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阴道上皮层糖原含量下降,导致阴道的优势菌群乳酸杆菌生长减少,阴道pH上升,这可能是该年龄段妇女阴道炎性疾病常见的原因。
阴道清洁度是反映阴道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组数据显示,虽然大多数病例(74.24%)未找到明确的病原体,但阴道清洁度异常比例较高,1289例患者中,清洁度为Ⅰ度和Ⅱ度的病例检出极少的病原菌,而清洁度Ⅲ度和Ⅳ度的患者占一半以上,且病原体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说明阴道清洁度的降低能够反映阴道炎症的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女性阴道炎症在本地区发病较高,以细菌性和霉菌性阴道炎为主,育龄期妇女发病更高。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可有效辅助临床大夫进行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在临床用药中应注意避免抗生素滥用,破坏阴道的正常微生态环境。同时,在工作中应加大对女性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采用不适当的方法清洗甚至冲洗阴道来预防阴道病原体感染,提高育龄妇女对阴道炎性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定期进行妇科疾病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