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减影乳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疾病MRI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10-19王俊
王 俊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在乳腺肿瘤中,非特殊性的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要的乳腺癌发病类型[1]。目前,乳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且乳腺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为诊断乳腺癌、评估术前分期与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MRI动态增强减影可反映出乳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能够有助于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减影图像最大密度投影重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显示出肿瘤血管[2]。本研究选取45例经乳腺 X 线摄影显示为乳腺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乳腺疾病经MRI动态增强减影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45例经乳腺 X 线摄影显示为乳腺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0.23±5.12)岁。所有乳腺疾病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乳腺异常患者的病理分型为:患浸润型导管癌者30例,患小叶原位癌者6例,患髓样癌者4例,患导管内癌者3例,患混合癌者2例;乳腺肿瘤生长部位为:25例左侧,20例右侧;其中良性病变患者 21例(23个病灶),恶性病变患者 24例 (25个病灶);象限分布为:15例外上,10例外下,10例内上,10例内下。
1.2 方法。增强减影乳腺磁共振成像:其中脉冲序列重复时间为5.73 ms,回波时间为2.69 ms的参数下重复扫描,扫描次数为10次,时间为10 min,每次约扫描58 s,两次间隔为15 s,注射0.2 mmol/kg的对比剂,注射速度选择3.0 mL/s为宜,注射完毕后再以3.0 mL/s的速度继续注射生理盐水20 mL,继续行扫描,次数为2~10次。扫描结束后,将扫描图像与第一次扫描结果进行自动的减影,得到减影图像后行后期处理,主要措施为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时应在激发平面回波的成像技术下进行,参数包括:脉冲序列的重复时间为7900 ms、回波时间为73 ms、扩散敏感系数值取0和10×10-3mm2/s。测量3次感兴趣区后取平均值,计算扩散系数值(ADC)。
1.3 效果评定。扩散系数值的判定标准:计算所得的扩散敏感系数值越高,表示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越敏感;其中包括:①良恶性肿瘤阈值:扩散系数值为1.29×10-3mm2/s;②乳腺癌:扩散系数值在1.29×10-3mm2/s以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包括3种类型,分别为Ⅰ型流入型、Ⅱ型平台型、Ⅲ型流出型。Ⅰ型动态曲线为 0 分,Ⅱ型为1 分,Ⅲ型为2 分。良恶性结果判断标准,恶性:界定总积分≥2分;良性:≤1分。
1.4 统计学分析:本试验结果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样本之间对比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通过%来描述,在χ2检验进行,P<0.05表示组间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后具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结果分析:在45例乳腺异常患者中,40例表现为病灶不规则形态(80.70%),其中23例为不均匀强化(57.50%),10例为环形强化(25.00%),5例为毛刺征(12.50%),2例为管状强化(5.00%);时间-信号强度的曲线表现情况:5例患者显示为Ⅰ型(11.11%),10例例患者显示为Ⅱ型(22.22%),30例例患者显示为Ⅲ型(66.67%)。
2.2 扩散加权成像的扫描结果对比:病灶组织所得ADC值为(0.95±0.23)×10-3mm2/s,其周围正常组织的ADC值为(2.14±0.28)×10-3mm2/s,与正常组织对比,患者的病灶组织所得ADC值更低,对比具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标准为ADC值在1.29×10-3mm2/s以下,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75.56% (34/45)。见表1。
表1 比较扩散加权成像的结果(
表1 比较扩散加权成像的结果(
部位 ADC值×10-3 mm2/s病灶组织 0.95±0.23周围正常组织 2.14±0.28
2.2 动态增强曲线结果分析:良性、恶性病灶在动态增强曲线形态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乳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MRI动态增强减影对乳腺疾病患者病灶软组织进行扫描的分辨率较高,病变的检出率及定性准确率均可被明显提高,且不易发生电离辐射等伤害。因此,MRI动态增强减影是临床常用的乳腺疾病的诊断手段。MRI动态增强减影检查在不同的参数下扫描后均可成像,成像包括横状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等[3]。动态增强减影乳腺磁共振成像平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诊断的敏感性可达90%~100%。动态增强减影乳腺磁共振成像扫描能够有效的降低对周围脂肪组织的干扰,进而避免了对病灶组织显影产生的影响,从而观察出疾病病灶组织的管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及环形强化等表现。MRI动态增强减影常用于体检鉴别或者乳腺 X 线所发现病灶的良恶性或乳腺癌分期等,MRI动态增强数字减影技术还能够增加强化组织的信号强度和同质性,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出强化病灶[4]。
表2 动态增强曲线结果分析(个)
本研究实验数据明显显示,MRI动态增强减影诊断的主要表现为病灶的不规则形态,其中不均匀强化形态占大部分比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表现中Ⅲ型居多,达66.67%,其次是Ⅱ型,为22.22%,最后为Ⅰ型,为11.11%。扩散加权成像病灶组织ADC值为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75.56%。结果说明:MRI动态增强减影诊断乳腺疾病的效果较理想。考虑为: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在减影后抑制了病灶周围的脂肪,清晰显示了病灶的边缘、大小、内部强化及周围卫星灶。减影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胸骨旁内乳动脉、穿支血管、胸外侧动脉与分支血管;对乳腺肿瘤的治疗与监测提供依据[5]。MRI动态增强减影对乳腺的动态增强图像评估具有省时准确、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与后处理空间宽阔[6]。MRI动态增强减影是以减影图像作为基础,清晰的反映了乳腺中的病灶空间位置、病灶周边异常的血管及同对侧乳腺内多发病灶等[7]。仅以增强图像作为依据对病灶旁的小强化灶进行鉴别难度较大,无法判断出是小转移卫星灶或血管断面,而动态增强减影配合MRI技术能够较好的显示出病灶旁异常的血管空间分布,进而达到了诊断乳腺疾病的目的[8]。本组的良性病灶有7例(30.43%)在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Ⅱ型曲线,获得了乳腺的良性诊断,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
综上所述,MRI动态增强减影诊断乳腺疾病的效果较突出,具有较高的诊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