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2018-10-18刘志超
刘志超
摘 要:在对黑龙江省“三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客观条件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第一,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头尾一体、融合发展,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做成全省第一支柱产业,加快推动农产品原料生产大省向加工大省转变。第二,壮大县域经济,重点建立区域范围内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加快县域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三,提质乡村旅游,重塑生态文明乡村功能,突出打造乡村小镇旅游综合体,形成城乡互动互促、协调共生的人与城乡、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关键词:乡村振兴;县域经济;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0-0022-0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连续七年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库存量、绿色食品产量、净调出量居全国首位的黑龙江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做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更要争当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为此,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战略途径和战略举措。
一、黑龙江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条件
黑龙江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要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更要依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发展特征,突出自身优势领域,探索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此,我们要对黑龙江省“三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客观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一)黑龙江省农业体量不小但质量不高
2016年,黑龙江省农村有875个乡镇,8 997个自然村,521.3万户,农村人口1 550.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3 799.2万人)的40.8%。农村从业人员955.3万人,农业从业人员632.5万人,农业总产值(农林木渔业)5 197.8亿元,农业增加值2 73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8%,是全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8.6%的2倍。2016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832元,略高于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 149元,但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363元。
(二)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甚至近半数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债台高筑,难以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存在四大问题:(1)总量不大。2015年全省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 476.8亿元,占全省GDP的43%;县域工业增加值实现2 063.1亿元,占全省工业经济的3.5%。(2)财力不强。2015年公共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3.6%,县域财政收入仅为吉林省的70%、不足辽宁省的60%。(3)经济外向度明显不够。2015年全省县域进出口总额79亿美元,仅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3.6%,全省县域外贸依存度仅为19.2%,与全国平均水平近45.3%相比差距巨大,反映出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有利于国际、国内经济循环和产业分工之外。(4)发展阶段滞后。2015年,全省县域城镇化率为38.1%,刚进入加速期的门槛;全省县域工业化率为28.1%,正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三)黑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撑能力相对不足
具体表现为:(1)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关联性不强,集聚度不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县域产业集群目前总体上处于幼稚期和发展期,多数县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已形成产业集群的县企业集聚存在脆弱性,产业群内没有形成有效的企业集聚机制,产品不丰富,产业集群缺乏提升做强的有效手段。(2)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2017年底,计划在全省25个未通铁路县市和23个较大乡镇建设48个铁路无轨站站点。(3)农村金融抑制比较突出,农村金融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较为欠缺。比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截至2016年2月,黑龙江省村镇银行机构数量仅有22家,有效覆盖农村乡镇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4]。(4)黑龙江省农村人口中的劳动力质量出现较为严重的下降。
二、黑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一)抓住“两头两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强调,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是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黑龙江的希望所在。抓好“两头两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立足头尾一体、融合发展,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做成全省第一支柱产业,加快推动由农产品原料生产大省向加工大省转变,推动绿色大基地、大粮仓向大粮商、大工厂、大厨房转型,推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向保障食品安全升级,把富集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和财富优势。黑龙江省应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为引领,以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为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的趋势,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顺应“由注重产量向产量质量并重转变”的趋势,坚持“稳粮、优经、扩饲”的基本思路,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顺应“由重视生产端向重视营销端转变”的趋势,强化多元化营销方式,加快龙江绿色食品“走出去”步伐。为黑龙江省乡村振兴重要基石的“产业兴旺”提供发展潜力、彰显龙江优势。
(二)壮大县域经济,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
县域是推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主体区域,是推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关键引领,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首先,要将县域发展纳入区域发展规划,抓紧建立健全符合龙江实际的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黑龙江省乡村的最大特点是地广人稀、资源集中度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要素集聚效应。首先要有顶层的发展规划设计,更要尊重地区发展的意愿选择,按照市场规律形成区域发展集群,最终形成围绕中心城市建立的城市群和城市圈。其次,以县域范围内的产业合理布局为出发点,重点建立区域范围内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相结合,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金融、休闲体验等相关服务业有机整合,实现产业联动,加快县域农业现代化进程。再次,促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必要条件建设。一是深化两项改革,即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只有产权清晰了,产权可以自由流动了,资源有效配置才能实现。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农业组织的变革是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基础主体。三是积极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生产者大军,在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的同时,更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吸引社会各类人力资源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三)提质乡村旅游,重塑生态文明乡村功能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东北的省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构成造就了东北旅游区域的多样性资源构成,很多自然资源堪称全国首位。大界江、大冰雪、大森林等旅游形象定位已深入人心。遍布全省的优质旅游资源为提质龙江乡村旅游的实现提供的必要的开发保障。黑龙江省应通过提质目前的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乡村生态宜居环境,重塑文明乡风和乡村文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与城市功能相协调、共促进的乡村新功能。重点从三个路径出发:一是全力构建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居民宿村落。通过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民宿村落,将湿地风光、森林生态、绿色农业、田园文化等特色统筹整合,实现住宿、餐饮、购物和娱乐的有机融合。二是全程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饮食养生食谱。民以食为天。如今,有机、绿色已成为我国消费者判断食品安全的首要标准;同时,不同食材、食谱的选择又是乡村文化的集中体现、彰显和传承。三是创新培育独具特色的乡村体验参与活动,突出打造乡村小镇旅游综合体,形成城乡互动互促、协调共生的人与城乡、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
[2]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2017年 11月24日.
[3] 《2017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4]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5] 温红梅,王雪莹,王戈.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7,(4).
[6] 《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2016年1月15日.
[7] 张庆伟在全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1月4日.